发布时间:2011-05-26 来源:商务部网
据《越南经济时报》5月24日报道,尽管国产化率不高,但经过10年发展,汽车业对越南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越南工贸部工业政策与战略研究院对汽车业的总体评价。
2000-2005年是越南汽车行业企业数量大增的阶段,2000年仅有177家汽车企业,至2005年已发展到377家,但随后的5年里也仅新增19家。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越南全国有397家汽车企业,包括50家组装企业(12.8%),40家底盘、车身、车厢生产企业(10%),210家零配件生产企业(52.7%),97家修理企业(24 .4%)。基本情况是:
一、虽有增长但缓慢
近年汽车生产行业的产品主要是进行小轿车、客车、卡车和专用车组装,生产底盘、车身、车厢和零配件等。由于要适应市场需求,故企业数量也相应增减。2000年,越南全国有84家汽车组装企业,至2005年仅剩下35家,但2009年又增至51家。汽车修理企业也只有2000-2005阶段有快速增长。相反,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在过去10年增长迅猛,由2000年的占总数35%上升至2009年的53%。
载重车产量列第一位,年产21.5万辆,占总量的51%,其次是9座及以下车,年产15.7万辆,约占37.5%,客车约占10.5%,专用车仅占0.4%强。目前全行业总设计生产能力为41.8万辆。其中,外资企业年产17.5万辆,占年产量的43%。越汽车生产企业62.22%为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占33.75% 。
总体看来,2001年至2010年底,汽车组装环节年均增长22.29% ,但2006—2010年年均仅增长11.36%。与2005年相比,2010年组装汽车产量增加的有:5-10吨卡车、10吨以上卡车、5吨以下卡车,5-14座汽车。一些因市场需求饱和有减少趋势的车包括:15-30座车、30座以上客车,4座小轿车。5-14座车在以往组装车中所占比例最高,2010年达53.16%。
最近几年,底盘、车厢和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工业生产值只有小幅增长,汽车修理企业的产值大幅下降,唯有汽车组装企业2005—2009阶段的工业产值比前5年有大幅增长,并一直占据全行业工业产值的较高比重。
据统计总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汽车行业总投资比2000年增加7.5倍,比2005年增加2.2倍,2009年达44.586万亿盾。外资企业所占比例最大,为62%,但也比2000年(80.6%)明显下降。国有企业下降至仅占9.85%(2009年)。非国有企业则由2000年的6.86%上升至2009年的27.9%。
二、国产化率不高
越南丰田、长海、Vinaxuki等公司已经投资生产车壳和车身以替代进口,但近几年汽车零配件生产增长缓慢,年均增幅为14.5% 。2009年零部件总数仅是2005年的1.7倍。从2006—2009年,配件生产(按吨计)出现7.77%的负增长,但2009年又比2008年增加了1.4倍。因此,要想发展越南汽车生产工业,就必须发展零配件辅助工业以替代进口。
过去,越南汽车生产行业的辅助工业起步晚,发展慢。截至目前,全国约有210家参与汽车零配件生产的企业,上百家从事汽车修理服务和结合生产少量零配件的企业,约50家设计能力1万辆至几万辆汽车组装生产企业自己生产汽车零配件。
由于缺乏专业及深度的投资,因此零配件质量不稳定,竞争力不高,很难交付汽车组装企业作为替代进口使用。每年越南进口的汽车零配件近20亿美元。联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一般都有来自日本、台湾、中国、韩国等地外资公司的长期供货商,这些公司产能并不大,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多,质量好,符合并能满足外资和出口企业汽车组装和生产的标准和需要。但由于受到母公司发展战略的限制,因此,外资企业的零配件生产也无法满足需要。
越南企业可以生产包括用于底盘、车身构件,驾驶室外壳及车门、轮胎、散热箱、刹车线、汽车导电系统、传动轴、轮毂、排气管、水箱内胆、变速箱等零配件。统计数据表明,零配件库存仅有约2-5%,这也证明产品质量稳定性较高。但外国公司向越南转让汽车生产技术的比例还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