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贸易概况

发布时间:2011-05-24 来源:中国机电经贸

一、2010年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一)2010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额规模均超出危机前水平
    机电产品是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主体部分,在与东盟的进、出口中的比重均超过50%。东盟是我机电产品出口第四大市场,仅次于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我国机电产品进口来源地中,东盟位于日本、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之后,列第五位。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733.96亿美元,占我对东盟出口总额的53.1%,同比增长20.83%,比2008年增长14.05%,规模超出危机前水平。东盟是我机电产品出口的重点市场,对其出口占我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7.8%,仅次于欧盟(占比20.77%)、美国(18.57%)和中国香港(18.08%)。同年,我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825.78亿美元,占比53.42%,同比增长38.82%,比2008年同期增长21.32%,进口额也超出危机前规模,增速也较前些年迅速上升。
    中国机电产品对东盟贸易一直呈逆差态势,如2005~2007年,机电产品对东盟逆差均超过150亿美元,2008年逆差额缩小到34.2亿美元,2009年中国与东盟间机电产品出现近年来首次顺差,顺差额为12.5亿美元。2010年,我与东盟机电贸易逆差额又达到91.83亿美元的历史峰值。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全面推行成为我国企业与东盟业务量增长的动因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全面实施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后期各国市场需求的回暖,对推动我国与东盟贸易额的快速增长起到关键性作用。根据我商务部2010年年中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东盟自贸区实施以来,81.5%的对东盟出口企业和62.7%的自东盟进口企业的业务量呈增长态势。其中,45%的出口企业、42%的进口企业的业务增长率在10%以内。对于与东盟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52.3%的企业认为主要得益于东盟自身市场需求的增长,32.9%的企业将增长归因于自贸区优惠政策的实施。
    (三)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是我国前三大机电贸易伙伴国,贸易商品主要涉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子元器件和电工器材
    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是东盟中与我国机电产品贸易份额最大的三个国家,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75.83亿、361.83亿和282.55亿美元,共占我与东盟总体机电贸易额的71.8%。
    中国对东盟十国出口按出口额排名依次为:新加坡(占对东盟总出口额的30.79%,下同)、马来西亚(18.67%)、泰国(13.78%)、印度尼西亚(14.3%)、越南(12.2%)、菲律宾(6.72%)、缅甸(2.64%)、柬埔寨(0.48%)、老挝(0.33%)及文莱(0.11%)。
    中国自东盟十国进口按进口额排名依次为:马来西亚(占自东盟总进口额的41.03%,下同)、泰国(21.97%)、菲律宾(15.71%)、新加坡(16.45%)、印度尼西亚(2.53%)、越南(2.31%)、缅甸(0.01%),同期我自柬埔寨、老挝及文莱三国进口极少。
    二、加工贸易是我与东盟机电产品的主要贸易方式
    近年加工贸易占我对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的约一半。2010年,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到东盟的机电产品286.32亿美元,增长30.52%;加工贸易出口额369.63亿美元,是我机电产品出口到东盟的主要贸易方式,占比50.36%,增长10.08%,低于一般贸易20.44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加工贸易逆差51.53亿美元,是我对东盟机电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我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中,一般贸易方式为148.51亿美元,增长33.03%,占比为17.99%;加工贸易进口421.16亿美元,增长33.82%,增速明显快于一般贸易,占比为51%。
    三、2010年我对东盟进出口重点机电产品
    出口方面,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附件(108.27亿美元)、电子元器件(88.7亿美元)、船舶及零部件(64亿美元)、电工器材(59.36亿美元)以及通信设备及零件(54.88亿美元)是我对东盟出口的前五大类产品,共占我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总额的51%。
    进口方面,电子元器件(449.67亿美元)、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附件(191.84亿美元)、电工器材(33.38亿美元)、通信设备及零件(23.38亿美元)和印刷、装订机械及零件(19.27亿美元)为我自东盟进口前五大类产品,共占我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总额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