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28 来源:荆楚网-三峡晚报
5月1日起,黄标车将严禁驶入宜昌城区,这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黄标车淘汰将正式进入倒计时。昨日,记者从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获悉,交警部门将充分发挥智能交通卡口的监控作用并安排交警上路执法,采取网上网下联动的方式,确保“五一”禁行工作落实到位。
整治黄标车势在必行宜昌市政府、交警部门重拳出击
今年以来,多个地方持续大雾及灰霾天气,这让PM10(可吸入颗粒物)这个造成雾霾天的首要污染源和其浓度数值PM2.5备受关注。据记者了解,黄标车使用年限较长,污染控制水平较差,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主要有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这些污染物又极易在高温、高湿、无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发生物理和光化学反应,形成PM2.5和臭氧污染,导致PM2.5和臭氧浓度超标,大气能见度下降,是形成灰霾的重要因素。
宜昌雾霾天气日益加重,市民呼吁减排治霾,让排放量大、浓度高、排放的稳定性差的黄标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2014年11月18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宜昌城区禁止黄标车通行的通告》,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心城区将全面禁止黄标车通行。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为禁行过渡期,黄标车进入禁行区域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驶离禁行区域。同时,公安部门通过道路监控设备,对其间违反限行规定的进行电子拍照,并将违章行为予以曝光。通过采取上述禁行限行措施,使限行区域外的黄标车及老旧车不能驶入限行区域,使限行区域内的黄标车及老旧车无法上路行驶,促使黄标车及老旧车车主提前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同时,为强化黄标车管理工作落实,市交警支队在主城区建12个电子卡口,设置14个禁行限行标牌。宜昌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气污染电子监管系统也将与主城区12个交通管理综合服务站的交警电子抓拍系统实现联网,实现部门数据共享、动态管理。
5月1日起宜昌城区黄标车禁行 违者扣3分、罚款200元
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改善大气环境,市政府决定5月1日起,禁止黄标车在宜昌城区通行,禁行区包括:江南大道、沿江大道、夷陵大道、东山大道、城东大道、东山四路、伍临路、夜明珠路、发展大道、港窑路、东站路、平湖大道、猇亭大道、金猇路、金岭路及城区其它道路。一些通往宜昌城区的道路及连通道路也禁止黄标车通行,包括汉宜线土门集镇,宜兴线发展大道、平湖大道路口,小鸦公路进入东城大道及东方大道路口,宜巴线西陵区与夷陵区交界处(滚子垭),紫阳路、S323省道、五龙路、谭艾路进入江南大道入口,G318国道猇亭云池入口,三峡坝区各检查站,三峡翻坝高速联棚收费站,汉宜高速伍家岗收费站、东山收费站、机场收费站,沪渝高速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收费站等。
据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5月1日起,黄标车进入禁行区域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行为人给予扣3分、罚款200元处理。
《宜昌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方案》落实 最高可享18400元补贴
2014年12月19日,为了落实黄标车整治工作,宜昌市政府办印发了《宜昌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方案》,凡个人、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和其它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类组织等在宜昌市注册登记的黄标车及老旧车,以报废方式提前1年以上淘汰的,可享受3400元到18400元不等的补贴,淘汰时间越提前,补贴数额越高。具体办理流程、补贴办法请登录前述网站“宜昌市黄标车查询”窗口查询。
提前淘汰黄标车,是指车主将在使用年限内的黄标车提前1年以上,将车辆交售给本市有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进行拆解报废处理。黄标车使用年限计算的起始日期为车辆初次登记日期,提前淘汰的日期为将车辆交售给本市有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日期。使用年限是指《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规定的使用年限。
截至3月30日,宜昌城区2015年共有53台提前淘汰的黄标车,通过相关部门联合审核,进入资金补贴阶段,国家补贴资金已陆续发放到车主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