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亚洲GI会议在越南举行 2009.11

发布时间:2012-09-24 来源: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由日本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JASIC)主导的亚洲政府 / 工业界(简称为G/I会议)第14届会议于2009年11月25日—27日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亚洲地区的中国、日本、越南、中国台北、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和经济体的政府主管部门和汽车工业界的代表参加会议,此外,欧洲技术服务机构:英国的VCA和西班牙的IDIADA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参会代表总计170人。我国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派员参加此次会议。
    一、会议主要内容
    会议由越南汽车产品的政府主管机关:越南注册局(为越南运输部的下属机构,具体负责越南的汽车技术法规和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和越南汽车工业协会(VAMA)具体承办,会议围绕如下主题内容展开介绍和研讨:
    1. 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调工作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在该议题下主要介绍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的工作内容和今后的发展,重点介绍了日本在WP29牵头提出的全球统一的整车型式批准(International Whole Vehicle Type Approval,简称为IWVTA)概念和具体框架。IWVTA在WP29及其管理委员会第149次会议(2009年11月9日—13日召开)上正式提出,得到各国的积极响应,计划在WP29及其管理委员会第150次会议(2010年3月召开)提议成立专门的非正式工作小组开展此工作;
    2. 各国参加UN/WP29、签署《1958年协定书》、采用ECE法规、建立和完善自身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的最新发展状况,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
    在这一议题下,各国介绍了参加UN/WP29、签署《1958年协定书》、采用ECE法规、建立和完善自身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汽车产品管理制度的最新发展状况,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日本JASIC介绍了其在WP29所进行的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调工作中承担的工作、所发挥的作用。我国代表介绍了我国汽车标准化工作的最新发展,介绍了我国积极参加UN/WP29工作和开展国际双边汽车标准法规交流工作的情况,重点介绍我国近期在WP29中国工作委员会的框架下成功组建6个专家工作组,使我国参与WP29工作在组织和技术层面上得到有效的保证;介绍2009年5月我国与日本在北京共同举办的第四届CATARC--JAISC汽车技术法规高层论坛,我国代表的介绍和发言在会议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3. 亚洲地区开展区域汽车技术法规协调工作的情况和今后的发展
    在该议题下主要介绍目前东南亚联盟(ASEAN)建设协调统一的汽车技术法规和整车型式批准体系的最新进展情况,目前这一工作具体由东盟标准与质量顾问委员会下属的汽车产品工作组具体负责,将主要通过采用ECE法规来实现上述目标,预定的目标完成日期为2015年;
    4. 日本JASIC在促进亚洲各国参加WP29和开展自身技术法规建设和协调中的作用
    在该议题下,介绍了日本JASIC在促进亚洲各国,尤其是东盟各国积极参加WP29、采用ECE法规、签署《1958年协定书》以及建设和协调自身汽车技术法规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发挥的作用。除了亚洲地区的G/I会议外,日本还自2003年开始在东盟各国不定期地举办专家会议,针对各国对WP29的相关工作内容和各个ECE法规中的具体技术内容和疑问,组织派遣相关的技术专家与这些国家共同举行专家会议,就具体的问题答疑解惑。迄今为止已举办21次专家会议,分别在泰国(5次)、印度尼西亚(6次)、菲律宾(5次)、马来西亚(2次)、越南(2次)、印度(1次)等国家举办,这些工作对促进这些国家了解ECE法规、积极参与WP29进而签署《1958年协定书》确实发挥了较大的作用。2010年,日本JASIC又计划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继续举办专家会议,主要围绕转向机构和装置(ECE R12、R79)、轮胎(ECE R30、R54、R75)、排放(ECE R49、R24)、制动(ECE R13、R13H、R78)开展技术讲座和交流。
    会议除上述内容的介绍和研讨外,还安排与会代表参观越南一家自主品牌的汽车厂:Xuan Kien Vinaxuki Motor Corp.,该厂目前主要生产载货车辆,计划在今后开发生产轿车产品。
    二、体会与今后工作建议
    由日本JASIC为主导的亚洲G/I会议已举办14届(其中的第2届于1999年6月在北京举行),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固然,日本主导并积极推进该项工作为了建立并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头羊”地位;推动各国积极融入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协调的进程中,最终是为了更进一步便利其汽车产品的出口,降低本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由于不同的技术法规和产品准入管理制度而形成的贸易技术壁垒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出口成本。但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技术宣传和推广作用,帮助亚洲各国全面深入地了解WP29的工作内容和作用、了解符合国际惯例的汽车产品管理制度、理解ECE法规的相关技术内容和疑点,为这些国家建立完善的汽车技术法规和产品管理制度,提高其政府在汽车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管理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此次G/I会议来看,会议的许多内容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启蒙”性质的泛泛性介绍,已涉及许多较深的具体技术议题,如来自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的专家专门就欧盟新的整车型式批准框架性技术指令2007/46/EC中车辆同一型式判定、如何定义和区分车辆的型式(Type)、变型(Variant)、改型(Version)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讲解,解决了本人多年来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在G/I工作机制下开展的专家会议更是直接针对技术问题,由志愿举办专家会议的国家提出有疑问或需要详细讲解的ECE法规项目,JASIC再根据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派遣专家进行讲解介绍,起到很好的“答疑解惑”效果。
    现阶段,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的企业都在积极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在这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汽车市场各不相同和不断变化的汽车技术法规和市场准入管理制度一直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点,这既涉及对汽车技术法规和准入管理制度变化的动态信息跟踪,也涉及对一些重要的国际主流汽车技术法规,如ECE法规深入和准确的理解,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作为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归口单位,可充分利用好G/I会议这一有效的资源和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在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和市场准入管理制度方面的相关问题;具体的工作设想包括:
    1. 鉴于G/I会议本身就是亚洲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和工业界共同参加的活动,因此从下次会议开始,组织有意向、有需求的企业共同参加G/I会议;
    2. 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企业对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和市场准入制度方面的具体技术疑问和问题,针对一些典型、具有共性的问题向日本JASIC提出,争取就这些问题在我国召开相应的专家会议,由日方派遣相关的专家为企业进行讲解和交流;
    3. 通过各种行业活动、培训、宣贯会、信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将我们已掌握的资源和信息向行业进行宣讲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