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25 来源:土耳其大使馆
亚太地区
土耳其奉行一种活跃的、多方位的外交政策,对南亚、远东和亚太地区国家采取了一种更为积极的政策。
实际上,土耳其同该地区国家在为全方位发展关系创造一种建设性气氛方面不存在任何政治问题。
土耳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孟加拉、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日本、马来西亚、蒙古、巴斯斯坦、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越南设有大使馆;在悉尼、墨尔本、香港、上海和卡拉奇设有总领事馆。
冷战时代结束后,该地区各国经历了一个积极发展的过程,为土耳其同亚太国家发展关系开辟了新的机遇。
土耳其和远东国家定期开展高层互访,在加深土耳其同这些国家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尔干地区
土耳其作为一个巴尔干国家特别关注同该地区各国发展关系。同巴尔干国家的长期睦邻友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互不干涉内政为基础的,为在各个领域进一步发展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土耳其高兴地看到,该地区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启动了民主进程,并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土耳其已为此提供了支持,并在地区范围内推广它的丰富经验。
自从保加利亚新政权拒绝执行前领导层针对居住在保加利亚的土耳其族人制定的政策之后,两国关系近几年来得到了发展。双方在各个领域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包括《睦邻友好和安全合作条约》。
同时,土耳其还同阿尔巴及亚、罗马尼亚、马其顿签署了《睦邻友好和合作条约》。土耳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这些国家渡过在改革中面临的困境。
土耳其一直密切注视前南危机,自危机伊始就不遗余力地促成和平解决。1992年2月6日,土耳其承认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等新成立国家的独立地位,不对它们存有任何偏见。本着同一信条,土耳其于1992年8月26日同上述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土耳其参与了波黑国际和平努力,特别是在联合国(联合国保护部队)、北约(北约执行部队)和伊斯兰会议组织(协调援助筹措小组的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并在和平实施委员会派驻代表)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庇护下。土耳其首先同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进行了三方会晤,为在波黑成立联盟铺平了道路。现在随着波黑和平的到来,土耳其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关系也有了起色。
土耳其认为巴尔干地区可以通过合作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土耳其坚信,大陆的这一部加强多样化合作不仅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也有助于加强全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巴尔干合作进程为该地区将共同历史打造成息息相关的共同命运开创了大有希望的前景。
高加索地区
土耳其同高加索地区国家在社会和文化上相连,并在实现地区和平、稳定和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利益。苏联瓦解后,土耳其不带有任何偏见地立即承认了高加索国家的独立地位。
土耳其对高加索地区的策略是希望三国共同努力在该地区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为此,土耳其重视巩固它们的独立地位,保护它们的领土完整并发掘它们的经济潜力。
解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和阿布哈兹冲突是该地区和平稳定的头等大事。土耳其相信,和平解决高加索地区的种种危机将有助于实现地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福利,并将为地区合作打开前景。
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双边合作
阿塞拜疆于1991年8月30日宣布独立。1991年10月18日阿塞拜疆议会批准了这一独立声明。
土耳其于1991年11月9日承认阿塞拜疆独立,是第一个承认该国独立的国家。两国于1992年1月14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阿塞拜疆同土耳其语言相同,文化历史相似。阿塞拜疆正在努力克服作为一个新兴国家遇到的种种困难,土耳其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支持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土耳其认为巩固阿塞拜疆的独立,维护其领土完整,发挥里海丰富的自然资源中蕴含的经济潜力是必须的。
基于相互尊重主权平等的土耳其-阿塞拜疆关系将继续发展下去,不仅限于政治领域,还包括经济、贸易、教育、运输、电信、农业、社会保障、卫生、体育、文化、科学、旅游等各个领域。土阿关系的法律框架是两国于1991至1999年间签署的100多个双边协议。
两国定期频繁地进行各个级别的高层接触和访问。
纳戈尔诺-卡科巴赫冲突(纳卡冲突)
目前的纳卡冲突起源于1988年。八十年代末,苏联已开始分裂,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区最高苏维埃于1988年2月向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以及苏联政府提出申请,批准有关正式脱离阿塞拜疆加入亚美尼亚的决议申请。阿塞拜疆最高苏维埃否决了这项决议并驳回了有关申请,因为苏联宪法规定,未经宪法批准各加盟共和国不能变更边界,因此这是一种非法行为。1988年7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也否决了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有关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并入亚美尼亚共和国的申请,并于1989年1月对纳卡地区实行直接管制。
1991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独立,1992年初俄军从纳卡地区撤军,冲突随即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至1992年中期,纳卡地区经历了对非亚美尼亚民族的大清洗。之后,纳卡亚美尼亚族又在亚美尼亚共和国的武力支持下将阿塞拜疆人从拉钦、克尔巴贾尔、阿格达姆、菲祖利、吉卜拉伊、古巴特利、增加兰等阿塞拜塞省份驱逐出去。从那以后,这些人背井离乡,在阿塞拜疆的其它地方搭建临时营地和帐篷安顿下来。
联合国通过第822、853、874和884决议,敦促所有军队从阿塞拜疆被占领撤军。亚美尼亚对上述决议置之不理。
1992年,在欧安组织明斯克集团的斡旋下启动了一项和平进程,并于1994年4月签署了停火协议,虽然也有个别违反协议行为,但是大部分得到了执行。
欧安组织成员国除亚美尼亚外均批准了将《主席声明》中的原则作为公正解决纳卡冲突的框架。《主席声明》呼吁根据以下方式解决冲突:一完全尊重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领土完整;二纳卡地区在阿塞拜疆享有高度自治;三保证纳卡地区及地区人民的安全。
土耳其积极参加了明斯克集团的会议,希望在欧安组织框架内找到一条解决途径,并且认为如果想令人接受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强调以下要素:维护阿塞拜疆的领土完整、亚美尼亚从阿塞拜疆被占领土撤军以及难民重返家园。
在此框架内,土耳其对亚阿之间开展总统对话以及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的平行对话表示欢迎,认为这种直接对话是非常有益的。
土耳其与亚美尼亚的双边关系
土耳其于1991年12月16日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独立,在该国独立后遭受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土耳其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此外还为通过其领土的人道主义物资转运提供了便利。应土耳其之邀,亚美尼亚作为创始国参与组建了黑海经济合作组织。不过,由于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发生了冲突并占领了阿塞拜疆五分之一的领土,土耳其没有同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土耳其人民极为关注阿塞拜疆同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发生的冲突。
土耳其认为,纳卡地区是阿塞拜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敦促亚美尼亚从阿塞拜疆被占领土撤军。此外,土耳其还认为,欧安组织明斯克集团和平进程(土耳其是其中一员)是和平解决冲突的重要机制。
只要亚美尼亚最后决定以和平方式结束过去的一切,让历史来对她作出评价,采取务实方式解决与阿塞拜疆的冲突,我们就会同她发展友好关系。
土耳其与格鲁吉亚的双边关系以及阿布哈兹冲突
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土耳其便承认了格鲁尼亚的独立,并与她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土-格关系自此全面发展。
土耳其非常重视维护同格鲁吉亚业已达成的友好关系,并相信必须在各个领域进一步完善双边关系。
自从现代格鲁吉亚国家建成之后,土耳其一直为她提供经济和政治支持。
格鲁吉亚也没有完全解决国内问题。阿布哈兹冲突仍威胁着该国,甚至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土耳其自始至终赞成在国际公认的格鲁吉亚边界内和平解决这一冲突。
自从联合国驻格鲁吉亚观察团(UNOMIG)于1994年10月21日派驻格鲁吉亚之后,土耳其一直积极参与,先后派出了五名军事观察员。
为了解除阿布哈兹冲突和国内动荡给格鲁吉亚人民带来的痛苦,土耳其源源不断地向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输送人道主义援助。
土耳其还赞同双方在日内瓦进程范围内不断进行对话。为此,土耳其于1999年6月7日至9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了一次会议,将双方召集在一起,为和平进程贡献力量。
中东
三面环海连接欧亚的土耳其占据着独一无二的重要战略位置。今天,由于地处一个战乱连绵、冲突不断同时又蕴藏着巨大经济和能源力量的地区中心,土耳其的地缘战略意义加大了。正是这种地缘分布使土耳其又属于中东地区。
土耳其与中东在历史、文化和传统上渊源很深,并积极推动同地区所有国家和人民达成真挚的关系。土耳其密切关注并深深感触到中东的发展。因此,土耳其一直希望这一危机四伏的地区实现真正的、持久和全面和平,并提倡以对话方式达到这一目标。
土耳其认为,中东和平进程是解决阿以冲突、实现地区和平的一个良好契机。所以,土耳其从其制定伊始便全力支持和平进程。
进程成功对中东和平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该地区创建必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实现合作和福祉极为重要。地区所有人民都将受益于一个公正、持久和全面的和平。
土耳其对迄今在这一进程背景下签署的协议表示欢迎。不过,重要的是要履行这些协议,创造一种互相信任的气氛。只要各方言必信行必果,地区各国人民和睦、安定、繁荣地生活这种未来的中东幻想没有理由不会实现。
土耳其欢迎恢复叙-以和黎-以途径。巴勒斯坦问题是地区冲突的核心。因此,在恢复上两个途径之时也不应回避进程中的巴-以途径。
土耳其一直致力于和平进程。由于与进程中的阿拉伯国家传统关系密切,又与以色列交好,土耳其鼓励双方实现和平进程。
应巴勒斯坦行政当局和以色列的邀请,土耳其与其它五个欧洲国家(丹麦、意大利、扫挪威、瑞典和瑞士)一道参加了希伯伦(加利勒)临时国际存在,其使命是通过他们的存在使该城的巴勒斯坦人民有安全感。
土耳其还积极参与进程多边途径,在多边途径恢复时继续积极参与随后的阶段。
非洲
土耳其与非洲的关系并不是刚刚掀起崭新的一页。它要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土耳其与德国及其盟国战败,英国、法国、希腊占领了土耳其领土,穆斯塔法•凯末尔组织起了场全国独立战争。当时土耳其作为一个不发达国家第一次组织一场反对全世界最富有、工业化程度最高国家的战争。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发出的信号非常鲜明。后来,各个亚洲和非洲国家均对此做出了响应。这是向其它处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发出的一个重要的信号。
在非洲,非殖民化运动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此之前,土耳其支持非洲国家的独立,重申非洲人有权独立。因为,土耳其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她承认了这些新兴的独立国家并与她们建立了外交关系。
土耳其非常重视建立和完善与非洲国家在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友好关系,绝不干涉她们的内政。
在此背景下,土耳其一直密切跟踪非洲大陆上发生的冲突、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尤其是最近十年。
同时,土耳其还密切关注联合国在莫桑比克、利比里亚、安哥拉等国的维和行动。
土耳其认为许多非洲国家面临的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应归结到反殖民地战争时期。美国和苏联敌对控制着萨哈拉以南非洲长达30年,双方结束敌对之后,这一地区努力寻求脱离外国监护实现稳定和发展的新基础。事实上,非洲仍在不断地为摆脱过去的包袱而努力,从欧洲列强划定的边界到后殖民独裁统治衍生的腐化和经济管理不善。
在与国内问题作斗争的同时,非洲国家也参与到政治和经济发展途径中,担负起了相应的责任。西方国家应当在不干涉内政和前提下支持上述努力。
中亚
苏联解体后,土耳其于1991年末开始同中亚国家建立政治和经济联系。土耳其与中亚共和国被历史、文化和语言纽带联系在一起。自然而然,相互利益和政治关系将土耳其与这些既已存在的国家更加紧密相连。
土耳其本着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互惠互利精神与中亚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这是她对中亚新兴独立国家的措施。通过这一理解,土耳其是毫无偏见地承认上述独立国家的第一国。从1999年底开始,中亚国家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迅速发展。
至1992初,土耳其在所有中亚国家设立了大使馆。一个名为“土耳其国际合作机构(TICA)”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组织于1992年1月建成,旨在更加有效地协调和指导所提供的援助。该机构被授权在计划基础上协调土耳其的援助活动,它已经在农业、教育、中小型企业、能源、旅游、民航和保险等领域开展了项目和计划。
土耳其对中亚独立国家的政策是:协助她们努力克服经济问题,实现民主和市场经济过渡。遵循这一政策,土耳其继续在力能及的范围内支持并鼓励中亚共和国朝着增强经济的目标迈进,这将对她们促进实现民主和多元化社会的持续努力有所助益。
基于上述想法,土耳其对中亚国家提供了必要的援助和支持,帮助她们成为各国大家庭的成员,并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为此,土耳其还支持这些国家努力成为联合国、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成员。土耳其还在上述国家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PfP)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意识到每个国家都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专家来保证经济的发展,土耳其还向中亚的共和国资助了一项奖学金计划。在此框架内,大约7000名学生在土耳其学习。
土耳其正在与中亚的共和国开展合作,建立职业学校和高等学府。配备了设备、培训物资和师资的学校与奖学金计划一道旨在输出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会说外语的人才。
自1991年以来,土耳其同中亚共和国签订了350多个条约和协议。土耳其一直视中亚国家为平等的伙伴,本着受益双方甚至整个地区的精神发展同她们的关系。在此范畴内,土耳其将继续提供支持和援助。
为了加强与中亚共和国在各个领域发展关系,土耳其政府高度重视运输、电信和电视广播领域。
土耳其在电信领域向中亚共和国提供援助最典型的例子是,土耳其电信公司(PTT)向中亚共和国无偿赠送配电盘和卫星联接站,建立无线电广播联络和卫星连接所必需的通信线路,以便使她们加入国际市场,这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自1992年开始已同大多数中亚共和国建立了空中联系。在此方面,应当强调,从欧洲前往这些国家最便捷和舒适的方式仍是从伊斯坦布尔中转。
自1992年夏以来,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通过卫星向中亚转播电视节目。
土耳其私营领域在中亚共和国开展的活动可以归结如下:
1999年土耳其向中亚国家提供的贷款总额计达15亿美元左右。目的是支援中亚国家发展市场经济。
土耳其同中亚国家的贸易额从1992年的1.45亿美元增长至1999年的56亿美元。
目前,大约2500家土耳其公司参与了在中亚开展的广泛的投资计划和业务活动。
土耳其在中亚的投资总额已达84亿美元。
土耳其公司在中亚正在建设中的业务额也达40亿美元。
土耳其政府鼓励本国商界人士同中亚共和国的第三国公司缔结合同、建立工商业合资企业。
欧洲
土耳其是穆斯林世界唯一的多元化民主国家,长久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同其它欧洲国家发展联系。从历史上说,土耳其文化曾深深影响了许多东欧和南欧国家。
土耳其于十九世纪起开始“西方化”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系。一战之后,土耳其于1923年成立了共和国,决定参照西欧模式,建构新的世俗体系。
土耳其与欧洲国家之间的这种影响古已有之,对成立共和国之后的土耳其在政治和制度体系方面起到了首要的决定作用,因为它是影响该国采纳民主、法治和世俗等等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完全融入到西方世界是当今土耳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我们正在同欧洲国家在重要的国际机构内开展合作,双边关系也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今天旅居西欧国家的近300万土国公民也构成了我们同这些国家发展关系的潜在力量。
土耳其与欧盟
《安卡拉协议》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正式成立,翌年即1959年7月土耳其首次申请加入。同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答复土耳其的申请,建议缔结同盟关系,直至土耳其环境允许其加入。随后双方进行了磋商,1963年9月12日土耳其共和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签署了成立同盟协议,即《安卡拉协议》。协议于1964年12月1日正式生效,其宗旨是:通过在三个阶段建立一个关税同盟(将作为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土耳其实现一体化的途径)来确保土耳其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员。
《安卡拉协议》旨在逐渐建立一个关税同盟,使双方在经济和贸易领域靠得更近一些。同时,欧洲经济共同体将对土耳其提供财政援助。根据第一个1963年至1970年期《财政议定书》,欧洲经济共同体已向土耳其提供了价值1.75亿欧元的贷款。但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向土耳其做出的关税配额形式的贸易减让未取得预期效果。不过,在土耳其进口贸易中, 欧洲经济共同体所占的份额已从1963年的29%增长至1972年的42%。
尽管《安卡拉协议》规定,双方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商品自由流通,人员、劳务和资本也可以自由流通, 但是土耳其被排除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决策机构之外,也不能求助于欧洲法院来解决贸易争端。双方预计要达成的关税同盟远远不止是消除相互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壁垒、对从第三国进口实行一个共同对外关税,它实际上需要土耳其在与内部市场相关的各个领域协调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政策。
《安卡拉协议》仍构成了土耳其和欧盟结成同盟关系的合法基础。
附加议定书
1970年11月13日达成的附加议定书详细规定了如何建立关税同盟。它规定,自议定书生效之日起欧洲经济共同体将取消对从土耳其进口实施的关税和数量壁垒(某些产品例外,包括编织品),而土耳其则根据一个包含两个时间(12年和22年)的时间表取消相应的关税和数量壁垒,同时议定书还要求土耳其在经济方面的立法要与欧盟一致。附加议定书规定,未来的12至22年内将实现两国人员自由流动。
附加议定书为土耳其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农业出口带来了极大的利益,1971年我们(土耳其)的农业出口的92%受益于这一制度。尽管类似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这样的农业生产国后来成为了正式成员,而且某些地中海国家也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签署了特惠贸易协定,但是土耳其迄今仍保持欧盟最优先的贸易伙伴之一的地位。
一旦附加议定书全部实施,在22年时间表结束之时将会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以及土耳其在众多领域协调其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立法。
土耳其于1987年申请正式加入
1980年1月24日,土耳其调整了经济政策,由自给自足的进口替代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根据这一积极发展情况,土耳其参照《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第237条(其中规定任何欧洲国家有权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于1987年申请正式加入。欧盟委员会于1989年12月18日最终形成意见,并于1990年2月5日得到理事会的批准。
关税同盟
旨在达成关税同盟的谈判于1994年开始,1995年3月6日结束,谈判地点设在土耳其-欧盟联合委员会。联合委员会是最高级别的联系机构,由土耳其外长和15个欧盟成员的外长组成。3月6日那天,联合委员会通过了第195号决议,规定土耳其和欧盟在1995年12月31日之前成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关税同盟。此次会议还通过了一项有关配套措施的决议,同时欧盟发表声明,将与土耳其的财政合作视为关税同盟“一揽子协定”的一部分。
关税同盟生效之后,土耳其取消了所有的从欧盟进口工业产品的税收和相关费用。此外,她将在从第三国进口工业产品方面实施的关税和相关费用调整为欧盟的共同对外关税,并逐渐协调与欧盟的贸易政策和与特殊第三国的特惠贸易安排。这一进程预定要在2000年底完成。
未实施上述措施之前,土耳其要为对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区(EFTA)成员国进口工业产品征收大量的保护性税费,现已由5.9%降到0%,对于从第三国进行类似产品征收额度也由10.8%降到6%。后一税费额度待到欧盟履行WTO协议义务之时还要再降至3.5%。
虽然最初制定的一揽子协议中未包括基本农产品,但是于1998年通过了一项农产品特惠贸易制度,在此方面还有望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另外,土耳其正在陆续采纳共同农业的许多方面。另一方面,根据关税同盟决议,欧盟有望在制定农业政策时尽可能多地考虑土耳其的农业利益。
土耳其成为欧盟候选国
1999年12月10至11日,欧洲理事会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议,此次会议使土耳其-欧盟关系有了较大突破。在赫尔辛基会议上,欧盟正式毫无前提条件地承认土耳其为候选国,与其它候选国平起平坐。在承认土耳其候选国地位的同时,欧洲理事会赫尔辛基会议主席还批准了委员会1999年10月13日所做提案。由此,如同其它候选国一样,土耳其将从一个预先加入战略中获得利益,支持和推动本国的改革。此外,还将相应起草一份《加入伙伴国协定》,附带一个批准所取得成果的“国家计划”。土耳其将参加共同体向其它候选国家和代理机构开放的各项计划。此外在入盟进程范围内,它还将应邀参加候选国之间和联盟举行的会议。还将创建一个协调欧盟对预加入提供财政援助的各个来源的单一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