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汽车行业管理办公室关于加快我省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9-05-12

省政府:
   汽车工业是我省第一支柱产业,曾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我省汽车工业所面临的散、乱、差等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全省汽车工业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水平,汽车工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为了抓住当前国内汽车工业调整、改组的机遇,加大我省汽车工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力度,根据党的“十五大”和省委、省政府两次汽车大会的精神,结合全省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现将加快我省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省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40年来,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导下,汽车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全省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到1996年,全省拥有汽车工业企业555家,其中,整车生产厂家10家,改装车(专用车)生产厂家7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475家;拥有净资产108.49亿元,占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净资产总额的8.3%,净资产居全国汽车行业第一位;去年实现产值233.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5.89亿元,实现利税5.82亿元,分别占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10.7%、8.93%和3.2%。整车生产能力达到33万辆,零部件配套能力达到25-30万辆份。1996年汽车工业虽然受到市场销售的制约,但整车生产仍达到16.4万辆,居全国第4位。
     二是技术素质不断提高。东风十堰基地卡车生产线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神龙轿车生产线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一批零部件生产企业主体设备、技术工艺、检测手段,具有国内90年代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在1994年国家组织的“中华牌”汽车零部件企业考察中,我省有13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列入国家队;在国家重点支持的60种关键零部件、30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中,我省有24家企业进入国家支持行列。全省汽车行业拥有汽车开发中心和专业研究机构11个,其中,东风汽车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为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同时,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具有较强的整体开发实力。
     三是综合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在东风汽车公司的带动下,湖北汽车已呈全方位、宽系列发展。东风汽车公司,已形成7种基本车型、87种变型车、300多种改装车和4个系列发动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8万辆的生产体系;神龙公司现已形成7.5万辆轿车能力;万通生产能力达到2万辆;三江集团专用车、轻型车生产已达3万辆以上;省汽车集团也已形成2万辆专、特汽车生产能力。为中、重卡车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体系已经建立;轿车、轻型车、微型车、专用车、特种车配套生产体系也已启动,已经成为全国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四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东风公司轻型车项目部分建成投产,神龙公司轿车一期能力初步形成,改变了湖北汽车“缺轿少轻”的局面;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步伐也明显加快,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汽车产业结构趋同,产品单一,无序竞争,无章发展,企业小、散,活力不强等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品种单一,结构趋同,同市竞争的问题严重。整车没有突破中卡为主的格局,轻、轿起步晚,市场拓展十分艰难。改装车主要集中在自卸车、半挂车、油罐车、厢式运输车等四种车型上。零部件产品同构、市场同一的问题更为突出。全省475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中,与轻型车、轿车配套的企业不到20%,80%以上的企业挤在中、重卡车配套市场。这种重复趋同的趋势,仍有发展蔓延之势。
     2、轻、轿开发起步较晚,未能及时跟上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我省轿车投入市场比上海“桑塔纳”晚10年,比一汽奥迪晚5年;轻型车投入市场比沈阳金杯、江西江铃分别晚15年和7年;微型车在我省刚刚起步;特种车、专用车,我省起步虽然较早,但未达到应有档次与批量,市场占有份额一直不高。由于轻、轿开发滞后,制约了我省汽车工业的发展。
     3、企业生产规模趋“小”,没有形成集约发展优势。10家整车生产企业,除东风、神龙外,去年户平产车仅为1000辆;70家改装车厂,去年共生产改装车2.5万辆,户平只有350辆,其中产量在100辆以下的企业21家,占30%,有12家企业产量在20辆以下。475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固定资产在200万元以下的170家,占31.7%。
     4、企业经营效益差,在全国的地位急速后移和跌落。从总量上看,湖北的汽车在全国拥有一定地位。但近几年经营效益同国内汽车生产大省相比,差距逐渐拉大,地位开始跌落。
    二、调整湖北汽车产业结构的总体指导思想和产品调整的基本方向 针对湖北汽车工业的现状,着眼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调整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依托东风、服务东风、发展湖北的方针,以思想的大解放、改革的大突破推动湖北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围绕轿车、轻型车、农用车、专用车和基础零部件,加强行业管理,加快资本的优化重组,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推进集中集成,迅速扭转无章发展、无序竞争、产品单一、结构趋同的局面,促进湖北汽车工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新一轮改革和调整,使东风集团在经营规模和轿、轻系列发展上以及全省专用车、农用车在品种开发和经济批量上,提高生产集中程度,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总体目标是:到“九五”末,全省汽车生产能力达到65万辆,形成中、重、专、轻、轿、微、农宽系列发展格局。在组织结构上,除巩固东风集团位居全国领先地位外,推进三江、省汽车集团联手进入国家汽车大集团行列;建成2-3家专用车(改装车)集团;10个在全国零部件生产中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企业集团和一批专业化“小巨人”。 产品调整的基本方向是:
    1、整车: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增加品种,拓宽系列,集中力量,快上轻、轿。形成以东风为主体,其它为补充,型谱各有侧重的宽系列产品格局。 东风汽车集团(含神龙、万通、武轻、东风实业):在巩固和发展中重型卡车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扩大出口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轻型车、轿车系列,形成轿、轻、中、重宽系列产品格局。为此,继续支持东风汽车公司按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加快中、重型卡车产品结构调整;全力支持神龙公司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形成15万辆生产能力,进而进行二期建设,实现规模生产。同时,重点支持东风汽车公司发展轻型车,尽快形成第一期15万辆生产能力,改变东风汽车集团公司目前中重卡车为主的产品格局。支持东风实业开发公司积极进行微型轿车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形成一期3-5万辆微轿生产能力。 三江集团:按照抓住中心(三江雷诺)、发展两翼(零部件、改装车)、上下延伸(向上扩展至二吨中型面包车,向下延伸扩展至轿车)的总体战略,加快三江雷诺建设步伐,尽快形成4万辆轻型车(面包车)生产能力。并就地就近解决零部件配套问题,迅速提高国产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向多品种、系列化方向发展。 地方:重点发展重(超重)、专、特车和微型客货车。其中,省汽集团在巩固发展专用车、特种车生产技术优势,提高特种车质量的同时,利用成熟总成,积极寻求国外合资合作,开发中高档客车底盘和高速公路运输车及微型客货车,最终形成重(超重)、专、特、微(客)系列产品格局,作为东风系列的补充。
    2、专用车(改装车):收缩战线,扶持重点,开发品种,扩大市场,大力推进兼并联合,实现集团经营。 按照收缩战线,扶持重点的原则,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大力推进兼并联合,促进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在品种开发上,加大力度,拓宽系列,提高档次,开拓市场,发展不同吨位的各类专用改装车,如中高档客车、集装箱运输车、城市建设专用车、鲜鱼家禽牲畜运输车、冷藏车、混凝土搅拦车、浇灌车及市政建设、医疗、公安、消防、油田、港口、机场建设专用车。在具体实施上,重点支持2-3家规模已达1000辆以上和重型、特种结构专用车生产企业,使其向多品种适度规模发展,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市场,并向国际市场拓展。
    3、零部件:提高生产集中程度,实现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配套系统化,市场多元化。 按照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一是大力发展国家重点支持的60种轿车零部件,加速提高相关企业的开发能力,加快相关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促其上档次,上批量,上规模,迅速形成配套能力。二是大力支持开发轻型车、轿车及农用车关键件、总成件,包括中、重载货汽车总成,通过资本营运,产权流动,促使一批零部件总成生产企业扩大规模,推动零部件由散件、单件配套向总成、系统配套发展。三是按照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的原则,重点支持现有优势企业加快产品系列开发,促进一批零部件生产企业实现产品系列化生产,推动零部件生产的集中。同时,引导一般中、重型卡车零部件剩余生产能力,转产开发轻型车、轿车以及农用汽车零部件,开拓省外市场和国际市场。
    4、农用车:统一标准,提高档次,加强集中,强化集约,抓住机遇快上规模,迅速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重点支持至喜、湖北车桥通过股份制改造、资本营运以及重点投入等方式,利用东风公司生产技术条件,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扩大市场份额,迅速达到较大的批量规模。这既有利于推动总成、零部件和农用车发展,也有利于东风公司存量的充分发挥,收到互促互惠的效果。在车型开发上,立足农村市场的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变化,由目前的农用运输车为主体逐步向经济型轻、微型卡车和客货两用农用车过渡,形成宽系列的农用汽车生产体系。
    三、调整湖北汽车产业结构的措施
    第一,同兴共荣,实现东风与地方“双纳入”。依托东风,服务东风,搞好东风与湖北汽车发展的“双纳入”,是搞好湖北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湖北要把东风的发展纳入全省经济发展的规划,东风要把湖北地方汽车及零部件的发展纳入东风的发展规划,作为东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双纳入”目标。建立健全地方同中央企业的联系协调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沟通情况。对东风的发展规划、设想,省汽车行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汽车办”)要及时了解,东风对地方的要求,要通过省汽车办及时反馈,由汽车办抓好落实。特别是对轿车、轻型车零部件配套布点,要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由省汽车办根据东风的要求,在全省优势企业中予以安排。凡在省内安排的轿车、轻型车布点项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以满足轿车、轻型车发展的需要。同时,要采取措施,提高现有零部件生产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档次,为配套向一品一点过渡创造条件。
    第二,抓好落实,搞好汽车行业整顿。
    一是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支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发展。选择一批优势突出的企业,从改革、改造、主要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制定专门政策,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扶优扶强,一方面使优势企业迅速壮大,竞争能力迅速增强,成为带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雁”;另一方面,促使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靠拢,实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营运,推进产业集中。
    二是加强对汽车行业的整顿,切实改变无序竞争的问题。重点抓好改装车、专用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整顿,淘汰一批技术落后、规模过小的企业。在整顿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经专家评审论证,发给生产许可证。同时,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严格实行许可证管理,没有经过省汽车办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发许可证,防止产生新的低水平重复。
    第三,推进改革,加速资本营运,实现集团发展、集约经营。汽车产业是规模产业。湖北汽车要保持优势,加速发展,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市场化资本营运、集团发展、集约经营。全省大中型汽车骨干企业都要按《公司法》进行公司制改造,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当前,一是要大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深化企业改革,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资产优化重组,实施资本营运,加快发展步伐,使东风公司尽快形成百万辆级汽车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是全力促进三江和省汽集团的发展,支持三江雷诺公司合资项目按期投产达产;集中力量,集中投资,加快汉阳特种汽车生产线改造和专用汽车发展项目的推进。
    三是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兼并联合,推动改装车、专用车企业改组,组建2-3个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改装车、专用车生产集团,改变改装车、专用车散乱经营的局面。
    四是以总成和关键件、零部件为龙头,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以专业化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主要手段,通过股改、兼并、租赁、托管、划转等途径,先纵后横,循序渐进,稳步发展,推动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启动车桥、变速箱(分动箱)和电器生产企业的联合,争取尽快建立3-5个以总成件和关键零部件为基础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集团。对小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放开经营。
    五是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等改革办法,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第四,依靠科技,提高汽车工业技术水平。
    一是集中投资,抓好一批重点企业的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整车方面,加大轿车、轻型车和农用车的投入力度,使轿车、轻型车、农用车尽快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零部件按照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存量,围绕开发轿车、轻型车、农用车总成、零部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零部件技术档次。重点抓好进入国家“双加”和“中西部”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竣工投产。
    二是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要抓紧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已有的开发机构,要根据汽车市场发展的需要,开发当代汽车先进技术。重点支持省汽车集团技术开发和检测中心建设,尽快提高省汽车集团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中小企业以行业协会为纽带,采取会员制办法,把企业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实力,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依托问题。
    三是抓好重点企业的技术引导。选择一批优势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或买断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五,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汽车工业投资集中度。
    一是要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造,积极争取少数具有较强优势的企业集团上市。
    二是鼓励支持信誉高、实力强、前景好的企业在海外融资。同时,大力推进企业兼并联合,搞好资本营运,大量吸引省外、境外、海外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省内汽车企业发展。
    三是逐步建立汽车产业发展基金。“九五”后三年争取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专项用于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第六,大力培育市场,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是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工作的通知》(鄂政发〔1997〕75号)和《关于促进经济型轿车销售有关问题的通知》(鄂政办发〔1997〕124号)精神,促进省产车的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是调整汽车消费政策。在国家汽车消费政策未作出大的改变调整之前,可采取简化购车、用车手续,减免办证费用,降低有关收费,开办私人购车贷款等措施,加快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
    三是继续推进完善汽车销售代理制,鼓励企业拓展省外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四是加快汽车市场立法,抓好市场秩序整顿,打击不法行为,建立良好的汽车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稳定发展。
    五是积极支持相关各方联合在武汉建设汽车交易中心,扩大地方汽车销售。
    六是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要争取为更多的整车企业配套,生产和销售更多品种规格的社会维修件,并努力把湖北的汽车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第七,加大调控力度,加强汽车全行业管理。重点管住新的,理顺旧的,整顿乱的。为此,必须强化汽车办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管理职能。今后,省汽车办具体负责全省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协调处理地方与东风、三江集团的关系;审查控制新上的汽车及相关项目;对地方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股改、上市等提出审查意见,以促进全省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