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5-09 来源:大连特办
由于和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车型定位符合农民需求,“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微型车的飞速发展,与小轿车等车型特点不同,政策更多的是催生和启动预热了农村市场,尚未造成市场饱和。但由于政策停止,中国微型车发展和市场需求都受到相关影响,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对微型车行业应加强调控,必要时可采取新的补贴政策。相关企业应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加快向二、三线市场拓展方面下工夫。
一、 "汽车下乡"推动中国微型车飞速发展
作为世界汽车市场上一道独特风景,微型车对于近两年中国汽车业的跨越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面对中国广大的农村汽车市场,国际和国内汽车巨头们纷纷紧盯这块蛋糕。尽管微型车产销利润有限,但它却成为各大汽车企业集团增量的重要法宝。
"汽车下乡"政策刚好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家鼓励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出台,因而受到汽车企业和农民的广泛好评。根据2009年3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政"规定,国家对农民购买微型客车、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许多农民成为国家"汽车下乡"政策的受益者,而与微型车相关的汽车维修保养等产业也纷纷向农村地区进军,对于刺激带动国家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吉林公主岭市八屋镇农民刘伟正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2010年底,为搭上"汽车下乡"末班车,他以355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五菱之光"6376C3微型面包车,共节省了4000多元。原本他计划购买一辆二手面包车,但后来算了一笔账,还是购买新车划算。
以国内微型车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为例:2009年的微型车销量91.68万辆,2010年汽车总销量更是实现创纪录的123万辆,两年时间产销量翻了一番多。以国内汽车企业龙头上汽集团为例,2010年整车销售358.3万辆,其中微型车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此外,长安、东风等汽车企业也纷纷借助微型车优势成功晋级"200万军团"。
二、汽车下乡政策终止成微型车产销下滑原因之一
一些汽车业内人士认为,在大批农村居民受益的同时,国内微型车市场在逐渐呈现饱和迹象。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出台的消费刺激政策对车市的带动效应已明显减弱,消费者购买能力已经提前释放,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危机。
但也有专家认为,由于微型车对于农村市场的契合性,目前微型车市场远没有达到饱和阶段。因此,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农村稳定增长的巨大消费需求是微型车市场新的增长点。国内在微型车领域的发展规律找不到国际上可以借鉴的经验,汽车下乡政策对微型车市场的影响很大。有关专家表示,汽车下乡政策的取消,很可能导致2011年微型车市场增长放缓。
来自长安汽车的调查显示,"以吉林地区为例,目前拥有50户以上的中型村屯微型车拥有量仅为5辆,拥有比例仅占10%,而微型车在全国农村市场的饱和率也不足50%"。
由国家"汽车下乡"等鼓励政策终止而产生的市场连锁反应已经十分明显。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微型车一季度销售70.76万辆,同比下降5.6%。其中,继2月份销量同比下降11.3%之后,3月份销量再降近10%。
三、对国内微型车行业发展三点建议
首先,相关汽车企业在冷静分析市场的同时,加强微车技术革新,应在提高微车质量和技术上下工夫,避免同质化竞争。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各家企业看重微型车市场,主要是为了以"量"取胜。
此外,相关企业应当尽快调整产销目标,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制订可行的发展规划,防止盲目市场扩张造成产能过剩危机。避免因销量大幅下滑而给企业效益带来影响。
在国家层面,应及时掌握中国汽车业发展现状,汽车企业应及时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考虑建议制订新的政策继续刺激车市发展,防止汽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