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11 来源:第一电动网
12月9日,四川绵阳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而在前不久四川德阳、河北邢台、湖北襄阳、广东东莞、福建厦门等省市相继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据第一电动网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至今,形形色色的新能源汽车联盟相继成立,从“地方队”到“行业队”到“国家队”再到“国际队”已成立至少16个联盟。
为什么要成立联盟?好处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而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地方队”,可能是希望通过内部消化产品,以形成对家门口区域市场的相对垄断,从而获取更多的地方补贴。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表示,“如果联盟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邀请会员务虚交流层面上,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如果联盟与企业供应链结合太紧密、太务实,也会因为与企业供应链体系重合而遭遗弃。所以,关于产业联盟的形式和内容,业内尚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目前,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挥的作用还不突出,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
全国16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一览表 | ||||
省市 | 成立时间 | 组织成员 | 主要任务 | |
地方队 | 四川绵阳 | 2014.12.9 | 绵阳市政府组织,省市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成立绵阳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 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整合叠加产学研用各方面的产业资源优势,打造集研发制造、检验检测、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中国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
河北邢台 | 2014.11.26 | 邢台市2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杰出企业成立邢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 在国家及我省、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联盟成员间要在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互补及技术互补等方面加强合作。 | |
四川德阳 | 2014.11.25 | 德阳市政府牵头组织,25家省市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成立德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 联盟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实行资源和成果共享、优势互补。采用面向市场、配套方案、整合资源、示范推广的多方共赢运行机制,有计划、有步骤、目标明晰地组织联盟内各参与企业,针对市场需求提出产业链技术及产品的完全解决方案。 | |
湖北襄阳 | 2014.11.17 |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创新联盟由省内整车、零部件、高校和研究院共同发起。 | 参与及推动国家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湖北省新能源汽车联盟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探索和争取将联盟标准转化为湖北省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 | |
广东东莞 | 2014.7.8 | 广东东莞新能源车产业技术联盟由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发起成立。 | 联盟在逐步实现全产业链上的资源共享,并在松山湖筹建集研发、生产及应用于一体的新能源车产业园,在共同攻克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规模化应用难题的同时,推进东莞先进汽车制造业的崛起。 | |
湖北武汉 | 2010.7.12 | 武汉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东风汽车公司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 |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集合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力量,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 |
江苏 | 2010.6.27 |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由87家主要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成。 | 重点分析研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动态,明确我省主攻方向;搭建联合协作和技术攻关平台,分散投资风险;组织和帮助相关企业共同申报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品开发项目。 | |
四川成都 | 2010.6.8 |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由四川汽车、成都客车、东方电机、电子科大等10家企业组成。 | 积极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把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建设为聚集科技资源的有力抓手、突破关键技术的有效平台和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 |
山东济南 | 2010.1.31 |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大学院校、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为发起单位,旨在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 | 联盟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来推动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大实施重要项目的公共合作,实现风险共担、成果共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 |
吉林 | 2009.12.28 |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由省内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运营等22家相关单位组成。 | 联盟以提升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为宗旨,推动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加快新能源车示范线的推广应用。 | |
重庆 | 2009.6.2 | 长安汽车领衔全国30多家企业、科研院校、终端用户,组建“重庆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 联盟在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关、政策争取等多个方面为联盟企业创造机会,提升重庆市区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 |
北京 | 2009.3.13 | 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由北汽控股公司、北京公交集团、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 | 在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关、政策争取等多个方面为联盟企业创造机会,加强产、学、研、用的衔接,通过合作创新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 | |
行业队 | 安徽黄山 | 2009.7.11 | 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重汽、华晨、奇瑞、江淮这十家国内车企联合成立了“电动汽车产业联盟”。 | 联盟意在联手攻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关。联盟将统一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比如对电池的规格、电机以及电控系统的统一标准。 |
国家队 | 北京 | 2010.8.8 | 由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等16家央企发起成立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 | 整合中央企业资源,建立推动电动车产业整体发展的开放技术平台;统一产业技术标准;共同研发电动车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术成果。 |
国际队 | 福建厦门 | 2014.9.9 | 由德中经济联合会、厦门市福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零部件的领先企业,以及中国高校发起成立厦门市国际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联盟以国家和厦门市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创新相结合,推动国际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创新与共享。 |
北京 | 2010.8.25 | 可持续新能源国际联盟的参与企业包括国内的福田汽车、大洋电机、中信国安盟固利,以及IBM、AECOM及伊顿等三家外资企业。 | 通过发挥各方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以中国的部分城市为试点,致力于提供综合交通规划、智能电网、充电基础设施、能源储存、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的清洁城市系统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