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开建国内最大规模锂电池基地

发布时间:2016-01-19 来源:中国汽车报

这将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
  1月8日上午,中航绿色电源科技园暨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奠基仪式在常州市金坛区举行。该科技园将重点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围绕锂电池上下游企业着力推动绿色电源全产业链的集聚发展。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瑞松在仪式上表示,中航工业已经确定锂电池产业为“十三五”期间集团重点发展的民品支柱产业,中航工业将该科技园列为绿色电源产业的重要承载基地,中航工业在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布局、资本运作等方面给予中航锂电大力支持,利用集团的技术、人才、产业、资本等核心优势积极寻求扩大合作范围的机会。

■打造最大锂电基地形成南北战略布局
  中航绿色电源科技园暨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25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第一期投资30亿元,建成后形成25亿瓦时的锂离子电池产能,一期将于2016年11月完成生产线建设并确保投产运行; 第二期工程规划45亿瓦时产能,最快于2016年底前开工建设;第三期工程将于2017年启动。全部项目整体规划目标预计于2017年完成,届时将形成120亿瓦时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年生产能力,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与绿色电源产业示范区。该项目负责人之一、中航锂电(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伟表示,通过对国家能源战略的解读,中航工业将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定义为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民品支柱产业。同时,长三角区域新能源产业正在发展壮大,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储能方面,都会对锂离子电池有更多需求。
  另外,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第三期建设项目已经开工,计划总投资14.5亿元,建设年产15亿瓦时锂电池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4亿元。由此,中航锂电南北两大生产基地都在扩张中。杨晓伟表示,中航锂电新建的金坛基地主要面向华东市场。市场需求在变、竞争格局在变,中航锂电的投资方向和策略也会与时俱变。中航锂电希望在建产能全部达成后能进入行业前三位。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形成500亿元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中航绿色电源科技园围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招商工作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国内电池上游产业知名企业已有多家达成入驻意向,电池隔膜、正负极材料、精密组件、系统集成等项目预计累计投资达到50亿元。据悉,到2018年,科技园区入驻企业总投资将突破200亿元,达产后园区企业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届时,整个科技园将形成较为完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电谷”,形成产业聚集发展的态势。
  中航绿色电源科技园的设立与开工建设,是中航锂电向华东地区市场进军的关键一步。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总经理、中航锂电(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崇岭表示,在保证项目工程进度的同时,中航锂电要努力推进从电池生产、使用、到拆解回收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商业模式,要运用租赁模式创造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确保电池不造成任何污染,为保护环境履行更多的责任。据悉,中航锂电已经储备了成熟的电池拆解回收处理技术,今年将择地建设一条电池回收生产线。
  杨晓伟说:“按照投资协议和预期目标,确保工程进度是中航锂电未来几年发展的首要工作,同时要积极推进上下游企业尽快入园。中航锂电正在与华南地区客户积极沟通,希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结盟,实现成本最低、成果最优,加强新技术转化,把利益让给终端客户,推动国内锂电池产业由粗放型发展转化为质量高效型发展。”
  ■中航认为电池产能不会过剩
  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代表的绿色电源项目,是节能环保、减少雾霾的新能源重大工程。国务院制定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动力电池应用将全面覆盖电动汽车、电力储能、通讯基站、轨道交通、矿用装备和军事应用等各大领域。王崇岭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十三五”规划中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未来十年我国将迎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盛宴。
  近年,由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上游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杨晓伟认为,这是锂电池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也促使上游原材料企业正在积极扩大产能。此外,去年已经有数十家相关企业投资新能源电池领域,这种大潮是否会造成未来新能源电池产业供大于求?对此,杨晓伟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国家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的要求,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坚定不移的,加上市场储能领域的需求,消化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产能规划是没有问题的。中航锂电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企业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是一致的,将共同面对来自国内同行以及外资企业的竞争。中航锂电将努力发展成为全球锂动力电源系统卓越供应商,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科技绿色锂电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