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03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汽车产业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与能源紧缺两大约束,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以下三类:
(1)混合动力汽车:集合了电池和内燃机优点,是传统汽车技术升级的重要方案,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2)纯电动汽车:可实现零排放,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并能够彻底摆脱车辆使用阶段对石油的依赖,是解决我国汽车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重要途径;
(3)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零排放、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技术开发难度大,世界对其商业化预期较低,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从技术角度上分析,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近期将主要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逐步过渡到纯电动汽车,而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其技术难度较大,将不是近期发展的重点。目前由于产品技术成熟度不够、价格仍然偏高等原因,新能源汽车远没有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阶段。这也给了以天然气汽车为主的替代能源汽车以巨大的市场窗口期,这类汽车的技术改造难度小,较传统汽柴油汽车有明显的燃油经济性,而且环境污染也较低,因此也是传统汽车向纯电动汽车发展过渡阶段良好的替代产品。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天然气汽车所用的燃料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1)压缩天然气(CNG):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极难液化,CNG汽车最大的缺点是高压钢瓶过重,体积大且储气量小,占去了汽车较多的有效重量,限制了汽车携带燃料的体积,导致汽车连续行驶里程短,另外因钢瓶的存储压力高,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2)液化天然气(LNG):是天然气在常压下冷却至-162℃后液化形成的,其燃点为650℃,爆炸极限为5%~15%,安全性较高。LNG汽车可以明显的压缩天然气体积,一次充气,可以行驶500km甚至1000km以上,非常适合长途运输使用。与CNG汽车相比,LNG汽车在安全、环保、整车轻量化、整车续驶里程方面都具有优势,预期未来的市场前景会更好。经研究分析,我们认为,驱动天然气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经济性:这是天然气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虽然其售价较普通燃油汽车更高,但油气差价使得天然气汽车在后期使用当中的燃料成本较低,折算后的总体拥有成本(TOC)更低;另外,天然气发动机寿命也较长,不须经常更换润滑油和火花塞,这些都会降低汽车的保养和运行费用,间接提高了天然气汽车使用的经济性。值得说明的是,使用天然气汽车可能要面临加气不方便、气价波动等风险,家用车由于行驶里程一般不长,经济性优势并不十分突出,但在出租车、公交车、载货车等营运车辆上,这一点则显得非常突出,仅以燃油经济性为例计算,假设汽车年行驶里程是20万公里,使用寿命为10年,2010年6月1日某地柴油价格6.27元/升,车用天然气平均价格3.58元/立方,国内某品牌柴油自卸车百公里油耗40升,则全生命周期耗油总费用为502万元;同等性能的天然气自卸车百公里气耗为50立方,全生命周期耗气总费用仅为358万元,二者相比之下,使用天然气汽车产品累计可节省燃油费用近144万元,节省比例高达28.7%。
(2)天然气资源: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里,煤炭占67%,石油占20%,而天然气却占3.4%,远低于23.5%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未来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必然要加大。在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利用规模可能达到2600亿立方米,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目前的3.9%提高至8.3%。在供应端,以LNG能源为例,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液化天然气(LNG)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投产、在建或规划中的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共计有18个,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辽宁以及浙江、福建、广西、海南、北京、河北、天津、山东、上海等9省3市,再加上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以及川气东送、海上气田的天然气资源,我国天然气资源日渐丰富,这些都为我国发展天然气汽车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保障。
(3)配套设施建设: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已有80余个城市拥有了加气设施,加气站数近900个。而随着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近期国内三大油气巨头均在谋划打造天然气全产业链,这必然会加速天然气加气站终端市场的竞争,进而促进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成熟。中石油昆仑能源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广LNG加气站业务,为天然气加气站发展做充足准备,计划到2015年将建成CNG母站80座,子站2000座,年销售量100亿立方;中石化利用已有布局优势,打造“四位一体”加油站,即在一座加油站中实现加注成品油、销售非油品、加注天然气、电动车充换电池这四方面功能;中海油依托LNG进口资源优势进军天然气加气站市场。可见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全国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将会迎来一个高潮,加气站的地域分布也将更加合理,天然气消费量也将随之大幅提高。加气站等配套设施网络的建设完善是天然气汽车获得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全国性的加气站网络的建成将彻底扫除天然气汽车发展的障碍。参照国外天然气汽车发展较好的国家数据,再对比中石油昆仑的加气站及天然气消费量数据,我们根据模型测算,到2015年我国的加气站等配套设施硬件数量将能够支撑近200万量的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而我国2008年底的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只有40万辆,2009年的保有量预计不超过50万辆,因此未来几年内,天然气汽车市场存在较大的市场机遇,考虑到在商用车市场上,天然气汽车的经济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增长也会更加明显。
当然,天然气汽车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但目前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对电动汽车制定的扶持政策较多,对天然气汽车的关注程度则相对要小很多。从全球经验看,不少发达国家对天然气汽车的推广持鼓励肯定态度。日本从2009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绿色税制”,适用对象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清洁柴油车、天然气车以及获得认定的低排放且燃油消耗量低的车辆,消费者可根据所购车辆的排放水平享受不同的减税待遇,而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或混合动力车等低公害车辆的地方公共团体,还可得到政府的补助金。法国政府一直对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产品征收重税,但却对采用电能和天然气的交通产品网开一面,这种做法明显降低了纯电动车和燃气车的日常运营成本,从而促进了电动车和燃气车的推广使用。
我们也注意到,近期很多地方政府已经看到了天然气汽车蕴藏的潜力,陆续出台各种地方性的鼓励政策,规范引导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浙江省2010年底出台的《天然气加气站发展规划(2010至2020年)》中,预计到2015年,浙江全省发展天然气汽车约5.5万辆,其中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气化率将达30%和50%,同时为了配合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今后2年浙江将发展天然气汽车加气站32座,2015年加气站发展到155座。海南省依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将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预计到2020年,将使海南全省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超过50%,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此,海南将在未来3年内新建100多座液化天然气(LNG)和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大力推广发展液化天然气燃气汽车。
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随着配套条件的完善,使用环境的日趋成熟,我们相信,天然气汽车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