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汽车企业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需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1-08-03

今年,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国内很多汽车企业也都对各自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规划。这里,笔者对于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前景就不再赘述了,主要想谈谈,当前汽车企业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政府主导下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已经确立。“三纵三横”的技术路线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和修订,一直延续下来。“三纵”是指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和氢燃料汽车技术同步发展;“三横”是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为重点基础突破方向。在国家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指导思想下,企业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笔者认为,当前汽车企业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首先需要处理好三大问题,三种关系。
    第一,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如何掌握核心技术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自主研发和对外技术引进、合作的关系。企业在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核心技术。问题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包括“三横”所列出的诸多核心零部件技术都是中国技术发展的弱项。在新能源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汽车技术的应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与国外,中国企业与国际汽车企业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给自主研发带来了很大阻力。
    一方面,单独依靠自主研发来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花费大量时间,而且最终结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如果单纯依靠对外引进技术或进行技术合作,虽然在解决研发速度、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帮助,但自我技术积累偏少,很难形成研发基础和后劲。目前,不少有实力的汽车企业采取自主主导下的自主研发与对外技术合作相结合。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问题是,自主主导的基础是技术实力,在当前技术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学习和积累技术,更关键。第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模式问题。
    这里要处理好单干和联合的关系。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内汽车企业的整体实力较弱,新能源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实力也较弱。整车和这些零部件企业单独研发、单独发展,阻力和压力都很大。但整零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之间,正好有相互合作,共同研发,共同提高的需求。调动这种需求,实现联合研发,联合制造,对加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很现实的意义。在重庆、在北京等地,一些初具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开发联盟已经形成。这很有借鉴意义。
    第三,资金问题。这里需要处理好收益与支出,当前与未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个问题恐怕是每个企业最关心的问题,由于需要长期、持续、大规模地投入研究资金,因此,即便是财大气粗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资也是很谨慎的。虽然近些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国内汽车企业借此积累了一些资金,但是,企业还要维持每年的增长势头,需要上新车,布网点,需要应对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提高,需要在今年车市低迷的时期依然保持增长等等。总之,中国的汽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面对的压力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入自然会遇到一个矛盾,投入少了,研发力度不够,进展缓慢;投入多了,资金压力巨大,影响现在市场开拓。在这种矛盾下,很多企业寄希望于国家的研发补助和科研项目经费。但问题在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企业投入少,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面市,国家的支持政策也很难实现。
    这里就和发展模式有关系了:如果全都单独自己干,自然资金压力很大;如果建立开发联盟或联合体,那么,就能集中各方的力量,包括资金,实现资源共享互补,这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当然,有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募集资金,解决资金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企业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力,但是,只要企业认准方向,扎实推进,困难是会被一个一个解决的。这里虽然只列出了三个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关键性的问题,解决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会进入快车道。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