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美国市场与法规观察

发布时间:2014-01-08

实习编辑 傅红叶

编者按:美国,传统汽车强国之一。这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生产流水线,使汽车的普及成为了可能。而汽车城底特律也被视为是美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排放法规,有着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技术力量,也汇聚着全球众多的汽车相关企业。可以说,进入这一市场就将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强大对手进行竞争,而进入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则是遵守当地法规。在“第六届重点汽车出口市场政策法规宣讲会”期间,来自美国的谢希贤先生为与会者简单介绍了外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时在各方面将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Auto Parts Alliance 总裁 谢希贤

众所周知,美国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在受到前几年的金融危机冲击之后,美国如今恢复得卓有成效。而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很多国家的企业都希望能够来到美国“淘金”。而一个公司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就需要知道进入这个市场所要面临的挑战,之后才能知道怎样要进这样的成熟的市场。毕竟,大家希望进入的市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语言,希望此次演讲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首先介绍一下进入美国市场的挑战:对于想要进入美国的外国企业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点:一是法律法规方面了解不足,例如市场规矩、法律法规等。二是在目标市场的商业实践理解不足,三是产品在目标市场的出现率不足,四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率不足,五是语言和文化认知不足,六是问题的解决效率不足,七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不足。

从坎坷中走来的美国汽车业

2008 年,中国市场开始上扬,预计到2020 年可以达到3000 万。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十分复杂,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汽车品牌。第二大汽车销售大国则是美国,它现在正在恢复,今年预计有1500万辆销售,还将继续上涨。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人们都知道,中国

的汽车有五大品牌,上汽、北汽、广汽、一汽等。美国有三大汽车公司,这三巨头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都处于此起彼伏的竞争之中。在20 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之前,美国曾有1800 家汽车制造商。而在大萧条期间,这些制造商很多都纷纷倒闭或是被其他企业收购。短短的几年间,美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就几乎不复存在,只剩下几家依然屹立,其中就有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这三巨头。至于三大汽车的历史,以福特来说,它的历史从1903 年开始,美国人亨利·福特创造了这一品牌。最开始的车型是1908 年问世的ModelT,它也成了福特标志性的车型之一。到1911 年,福特的经营扩展至英国,并以此为起点酝酿着继续扩张。短短八年时间,福特就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公司成长成了跨国企业并在国外生存扎根。1913 年,福特开发的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投入运营,这使得汽车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并使大批量生产同一款车型成为了可能。

那个时候的车型非常简单,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小,这样的大批量生产无需花费更多开销来研制新车型,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从1925 年开始,福特已经开始经营德国和澳大利亚市场。到1927 年,Model T 正式宣布停产,据统计这款车型总共售出了1500 万辆,时至今日它也被称为是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汽车。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福特是从零开始慢慢成长起来的,而其他的公司则是靠收购其他公司来慢慢扩大。通用和克莱斯勒就是这样的例子,它们收购其他品牌,并逐渐向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地扩张。直至今日,除了三巨头以外,美国当前的其他汽车主机厂共有31 家。

除了这三巨头的历史之外,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也是十分引人关注的,在其中也有很多里程碑式的事件。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上世纪60 年代美国对于汽车安全与大气环境方面的一系列管控措施,它们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点火钥匙警告系统、侧示廓灯、防盗转向柱等与汽车安全相关的配件要求,以及清洁空气法案。此外,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也是在那个时候制定的。

除了重要政策法规的确立之外,美国汽车工业的其他重要事件也是令人无法忽视的。1931 年,美国联合汽车工人工会成立,直到今日它依旧是美国汽车工业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历史上,美国汽车公会的势力曾经强大到可以控制美国汽车行业的决策。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开始兴起大车型,这也为日后石油危机导致的美国汽车工业衰落埋下了伏笔。到了70 年代,由于石油危机,油价飙升,此时日系车由于其车型小、省油等特点趁机进入了美国市场,并在短时间内侵占了十分可观的市场份额,使美国汽车业彻底走下了神坛。而在2008 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三大汽车公司只有福特从始至终坚持了下来,其余两巨头都曾宣告破产。但对于它们这样的大公司来说,再度发展并非十分困难,现在它们也都已经实现了复苏。

密歇根州

——汽车企业的希望之地

说到三巨头,就不得不提到它们总部所在的密歇根州。

密歇根州可说是美国制造业的发祥地之一,制造业居其三大支柱产业之首(另两项分别为旅游业和农业),汽车生产占全美生产总量的23%。尽管近年来密歇根州的经济状况并不十分乐观,但它依旧实力尚存。如今,密歇根州的580 万人口中有67 万人奋战在制造业相关岗位,其中有87000 位工程师、 70000 位技术研发人才和18 万蓝领工人,他们都有汽车相关的背景。除此之外,在密歇根州有1800 个汽车公司正在运营,还有61 家一级供应商的总部。当然,这里的技术力量也是十分雄厚的,截至目前,这里总共有375家汽车研发中心,这个数字高于墨西哥与加拿大汽车研发中心数目的总和,也远超美国其他地区。而在这些研发中心中,有125 家是外国企业投资设立的。

虽然一直以来密歇根州都以传统汽车制造业为重,但现在随着汽车与高科技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如今密歇根州也有着为数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其总数在全美位列第四,从业人员达到了56 万人。近几年密歇根州州长在华的频繁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国企业在密歇根落脚,现在总共已有100 多家中国企业在密歇根有投资,总投资达10 亿美元,其中95% 的投资都与汽车业有关。

那么,密歇根州能为外资企业带来什么?为了刺激外商投资,密歇根经济发展署(MEDC)已经宣布将为到密歇根州投资、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提供丰厚的补贴、贷款和其他经济援助。除此之外,如上所述,密歇根州的技术实力、人才储备等也将是极具吸引力的亮点。

当然,密歇根政府也十分重视来自中国的投资,连密歇根州州长也三度来到中国,鼓励密歇根的公司到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并吸引中国公司去密歇根投资。若要在密歇根州投资,MEDC 作为政府部门将为国际投资人指点方向。此外,密歇根州著名的底特律市今年宣布破产,由于政府迫切需要外资帮助底特律恢复元气,因此在那里投资的外资企业将获得政府的鼎力支持。现在美国三巨头仍在底特律周围和底特律市内继续运营,它们的存在也会给外资企业带来丰富的合作机会。

美国汽车法规速览

美国的汽车法规主要包括整车零部件标准,排放标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条例(NHTSA regulations),以及与照明设备、轮胎和车轮、燃料经济性相关的法规。

·整车零部件法规与排放标准法规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对于许多后市场零部件有基本的安全性要求,并对所有的新车进行了要求明细。

NHTSA 对后市场的零部件方面有很多安全性要求。普遍说来,NHTSA 会对所有新车的零部件都会有所要求。另外,对于涉及气体排放的零部件,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及其他政府机构也进行了具体的要求。一种后市场零部件可能会被直接监管(例如照明设备、轮胎、反光镜、制动软管等),也可能被间接监管(即,在安装后出现问题不会导致整车不达标的零件)。在任何情况下,NHTSA 都可以监管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任何零部件设备。各州可以自由制定与NHTSA 相同的标准,或者在缺乏联邦法规的情况下自行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在美国,有关辅助照明、排气和音响系统的噪声水平、悬架高度和车窗防晒膜,这些项目都是各州政府的自行规定中最常提到的。对于生产者来说,了解联邦法规和各州法规、制造符合规定的产品是他们的责任。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每个州的具体法律法规是存在差异的。众所周知,加州是美国50 个州中环保法规最为严格的,想要达到加州的标准,首先必须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美国的FMVSS 对于汽车的性能设立了相关要求,但并未对设计规范提出具体要求。FMVSS 的有效范围全面覆盖了最基本的安全设备,例如轮胎、前照灯尾灯、制动软管及制动软管总成等,并设立了车辆防撞性要求,包括前方及侧面碰撞、车顶抗压、燃料系统完整性等。另外,将不符合FMVSS 的产品流向市场是非法的,这样的车辆将视为无效。

·车轮及轮胎相关法规

所有轮胎(针对所有车型,由偏角线层开始到径向进行定义)都被规定在下列五个安全标准中:FMVSS 109110119120139。有两个安全标准涉及了车轮(车圈):FMVSS 110 条(针对乘用车重量低于10000 磅车型的轮胎车圈)及FMVSS 120 条(针对乘用车重量高于10000磅车型的轮胎车圈)。这些法规的侧重点是确保车辆拥有大小合适的轮胎和车轮。

·燃料经济性法规(CAFE

美国的公司平均燃料经济性法规(CAFE)是指意在提高在美国出售的轿车及轻卡的平均燃料经济性的联邦法规,在这其中,轿车和轻卡遵循不同的CAFE 标准。到2016 年,CAFE 的平均等级将提升至每加仑35.5 英里,其具体规定为:乘用车每加仑39 英里、轻卡每加仑30 英里。

对供应商的几点建议

由于今天的市场越来越严、用户越来越精明、国家的法律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公司认为,若是降低成本、严控交货时间、把好质量关,企业就能够成功——而事实上这并非实情。现在的情况是要看一个公司是否有社会责任感、是否有强大的核心价值、是否有高信用度等等。另外,风险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也十分重要。无论对于美国公司还是中国公司来说,在这些方面都需要整体提升。以下列出对供应商的几点建议,以帮助他们更顺利地进入美国市场。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