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俄罗斯、印度市场法规观察

发布时间:2013-12-12

实习编辑 傅红叶

 

俄罗斯、印度,两个国际公认的“金砖国家”,两个世界瞩目的新兴市场。在这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全世界汽车制造商的目光都已投向了这些未被完全瓜分的大“蛋糕”上,而这其中也不乏来自中国的汽车制造商。

当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政策和技术法规要求不同,在我国国内的各类信息平台上又很少有机会获取相关信息,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在这些新兴市场挣得一块“蛋糕”并非易事。

本期《汽车纵横》将整理俄罗斯、印度两国在“第六届重点汽车出口市场政策法规宣讲会” 中的发言内容,为有意在俄、印市场发展的中国企业提供参考。

俄罗斯汽车行业、市场、技术及行业政策——俄罗斯国家汽车工程研究院副总裁试验场总监 丹尼斯·扎格林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这注定了俄罗斯对各种型号汽车的需求量极为可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曾经一度被认为将会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我国也有车企将俄罗斯作为海外出口重点发展国家。然而由于语言交流不便,理解俄罗斯的市场情况和准入规定成了困扰中国车企的一大难题。丹尼斯·扎格林先生的演讲或许能为想要在俄罗斯发展的中国企业指点迷津。

俄罗斯汽车行业与汽车市场需求现状

说到俄罗斯市场的最新情况,便不得不提到俄罗斯的汽车行业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第一步是俄罗斯从2004 年开始施行的工业组装计划(IA1)。此计划对于一些汽车配件供应商来说意味着新的发展机会,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流向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此之后,俄罗斯当局计划在2013 年到2014 年建立俄罗斯本土的零部件和汽车生产体系。第二步,在2010 年4 月,俄罗斯政府批准了俄罗斯汽车行业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的有效时间持续到2020 年。由于它的制订,使得工业组装计划的一些细节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第三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联邦政府现在已经根据发展战略进行立项,其中包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项目和购车补贴项目。

从市场情况来看,到现在为止,俄罗斯汽车行业一共有三种企业类型,第一种是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它们通常是合资企业,例如雷诺- 尼桑- 拉达汽车。另一种是OEM 项目,第三种是特许生产和合同装配。在俄罗斯,现在已经有很多外国品牌进入了特许生产和合同装配的领域,包括中国的长城汽车。

如今,俄罗斯已经是世界最为重要的乘用车市场之一。在2012 年,俄罗斯新乘用车销量为270 万辆,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1%。其中,俄罗斯国产汽车达到了58 万辆,这在俄罗斯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2011 年,俄罗斯的汽车销售总量为256 万辆,而去年则是293 万辆, 上升了10%, 其中进口车销售上升了15%。在汽车品牌的受欢迎程度上,拉达汽车在俄罗斯有最多的支持者,占据了1/4 的市场份额。另外,雷诺和起亚也占了很重的比例。

从俄罗斯的汽车细分市场来看, 2012 年在俄罗斯销售的新车中,36% 以上都是B+ 级的乘用车。而从今年的销售情况可得出结论,俄罗斯消费者对B 型车的需求正在进一步增加,而对C+ 级车的需求度正在下降。此外,E+ 和F+ 级的车所占的份额也在进一步增加。

在二手车方面,去年俄罗斯的二手乘用车销量增长了13%,其中,二手车销售总量中约有65% 的车有7-10 年的车龄。与新车的品牌欢迎度相似,拉达汽车在俄罗斯的二手车市场也十分畅销, 占据了35.5% 的份额。

俄罗斯的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

与其他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俄罗斯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没有受到太多保护的市场之一。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一市场, 就需要了解它的技术法规原则。众所周知,技术原则在这个行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这在汽车行业良性运作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技术法规方面,俄罗斯联邦曾经签署了一系列国际协议,包括日内瓦协议、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议、维也纳协议、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等,对于这些国际协议,俄罗斯都表示尊重和支持。除此之外,俄罗斯联邦也有与汽车行业相关的联邦立法,其中包括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当然, 与汽车相关的技术法规是必不可少的。与其他国家的情况相同,俄罗斯的技术法规也包括了一系列相对国际法规更加细化的具体要求。在全球标准方面,俄罗斯则直接受国际法规的影响。例如外部烟尘等方面的要求,在俄罗斯都直接适用国际法规。

当然,俄罗斯的技术法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体现了其延续性。在1993 年以前,俄罗斯曾经施行机动车和挂车认证系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产品进入到了俄罗斯的法规认证系统中,这使得联邦政府在2009 年开始制定关税联盟技术法规,并于今年开始施行。它的目的和俄罗斯的具体法规的目的是一样的。与国际法规相同,关税联盟技术法规对于乘用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内容包括车辆的自动电子制动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等,都是汽车厂商在出口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技术标准。此外,近年来国际上最为关注的汽车相关法规当属汽车排放技术法规,俄罗斯的关税联盟汽车的排放技术法规也是各大出口国所关注的重点。在排放法规上,俄罗斯施行欧盟标准,随着欧盟标准的变化逐渐推进,并将于2014 年开始实行欧五标准。

另外,俄罗斯还有一套车辆符合性评估系统,它涉及了所有在俄开展业务的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对于刚刚投入市场的新车型,俄政府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认证。以下是进行认证的简要程序:首先,制造商要向认证部门提交申请。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车型必须交一个申请,要对一个代表性的样车提交申请。第二步要提交认证编号,型式认证的发布应通知交警和海关;根据测试报告来分析生产商的生产条件,而这一步骤中的每一个测试报告都要包括之前提到的认证。第三步,认证部门将发放证书。产品每符合一个单项法规都会得到一个认证证书。第四步,认证部门将发布车辆型式认证,这是为了确保制造商能够继续按照俄罗斯联邦的要求生产质量统一的产品。除此之外,制造商需要每两年进行一次检验。第五步,进行技术检验的联邦机构要对车辆进行检查。

另外,俄罗斯汽车交通事故信息系统(ERA-GLONASS)也十分重要。它是为了能够针对轮式车辆的关税联盟技术法规进行修正而设计的。俄罗斯通过这一系统来减少在汽车事故当中的伤亡, 并实现对安全规定的监管。在外国的车辆进出口过程中,俄方对这一系统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计划。最终,到2017 年1 月1 日之后, 所有允许通行的车辆都必须装配ERA-GLONASS。

俄罗斯的市场准入

众所周知,2012 年8 月俄罗斯已经成为WTO 成员国。自从加入WTO 以后, 俄罗斯应当下调汽车关税。从俄罗斯成为成员国之日起到2018 年12 月31 日, 汽车关税将逐步从30% 下调到15%。为了能够保证环境安全,俄罗斯从2012 年9 月1 日开始引入了废物处理的强制性税收,其征收对象是进口到俄罗斯的每一辆汽车。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俄罗斯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以及本土化也是重要内容。根据加入WTO 的条款,2018 年俄罗斯将向签订了有效期直至2020 年的装配协议的公司提供零部件进口的全部优惠政策,为了满足当前的要求,一些生产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已出台。例如 “关于机动车辆、部件和总成制造商的政府支持” 的法令初稿已经于去年获得批准,根据这项法令,签订协议的公司因其生产用货物的进口关税率提高而导致的损失将在2018 年至2020 年以补贴的方式获得补偿。

然而,总体来说,俄罗斯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仍然面临阻碍。这障碍主要在于低竞争水平和产品质量、技术发展的低投资水平、进口关税的降低以及由此引起的进口配件的关税减让、强烈依赖于OEM、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数量小这些方面。

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建议

虽然俄罗斯已经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但中国的汽车产品在俄罗斯的销售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不法进口商将不安全和劣质的产品带到俄罗斯。在俄罗斯东部地区,一些新商用车被作为“二手车”进口, 车辆达不到标准要求,这种欺骗行为必须予以重视。

NAMI 建议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深入研究俄罗斯关于轮式车辆安全技术法规的要求,提供给俄罗斯进口商的产品满足UNECE 法规以及其他技术法规的要求, 并根据UNECE 法规申请车辆批准,保证出口俄罗斯的产品质量。同时,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企业需要指定一名俄罗斯制造商代表,以负责进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经销商网络的开发。确定真正的车辆管制体系,防止道路事故。

印度汽车产业展望——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顾问苏希尔·库玛、玛鲁蒂铃木印度公司总经理Prashant Verma

印度,一个雄居南亚次大陆上的大国,北隔喜马拉雅山脉与中国为邻,南临印度洋控制着东亚各国商贸及能源海运的大动脉。它不仅是一个创造过“阿拉伯数字”和佛教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且近年来凭借其骄人的经济增长业绩被誉为“金砖国家”之一。如今的印度已成为国际汽车巨头们竞相涌入的热点国家。在宣讲会上,两位来自印度的专家简要介绍了印度的汽车产业现状,为中国企业了解印度开辟了一扇方便之门。

印度概况

印度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拥有12.1 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7%,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国家公路总长度达到330 公里,共有18 种语言,每个州的语言都不相同,官方语言为英语,有多种宗教。印度GDP 增长率在年均5% 以上, 和中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增长速度非常快。印度市场发展的主要的驱动力包括5.3 亿劳动人口、快速的城镇化、不断增长的收入水平、蓬勃发展的农村市场、受过良好培训的技工。

印度汽车产业简介

印度汽车市场的发展始于1915 年, 之后印度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行了资源整合,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之后经历了现代化过程,许可证制度方面有了松动, 并且放松了对行业的监管,实现了汇率方面的自由化,2000 年到2011 年印度经历了全球化的过程,外资在印度发展迅速,外资企业设厂不需要获得政府额外的审批。就印度汽车产业来讲,预计2013 财年营业额将超过180 亿美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00 万个,间接就业岗位1800 万个, 消费税份额占18%,进口关税份额5.5%, 出口70.7 亿美元,约为营业额的12%。2011 财年研发支出超过7.9 亿美元,汽车产业总投资达到240 亿美元。

汽车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要从2006 年到2016 年营业额由250 亿美元增加到1450 亿美元,出口由41 亿美元增加到350 亿美元,就业岗位增加2500 万个。政府会全力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

2012 年,印度是第六大乘用车的生产国,第五大汽车销售国,第七大商用车生产国。印度市场上77% 是两轮车,15% 是乘用车,5% 是商用车,3% 是三轮车。在乘用车方面主要是玛鲁蒂铃木、现代、塔塔、马恒达、丰田基洛斯卡这几家公司。近几年,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开始进入印度生产领域,比如宝马、丰田、通用等,他们生产的产品除了在印度市场销售,也开始出口到全球各地。

印度汽车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汽车渗透率很低;融资比较轻松;优惠的价格下有多种模式;政府政策优惠; 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转变。从千人保有量来看,印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乘用车千人保有量是18 辆,商用车千人保有量是5 辆。目前印度中产阶级的人数在增加,对印度汽车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到2020 年大概有50% 的家庭将生活在20 大城市当中,他们就相当于中产阶级,2000 年这个数字是18%, 2010 年是25%。此外,随着家庭收入增加和消费增加,年轻人也将成为汽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城市化也带来了越来越多使用车辆的需求,这些都是印度汽车市场的机会。

随着人均GDP 的增加,汽车销售量也会随之增加,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买车的人就会出现飞跃。目前印度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售收入是406 亿水平,2008 到2012 年复合增长率是12%,2013 到2021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4%。印度汽车零部件生产包括发动机、驱动器、车身、电子产品等完整的链条。汽车零部件出口收入2012 财年为93 亿美元,2008 到2012 年复合增长率是22%,2013 到2021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6%。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北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汽车零部件进口收入2012 财年为131 亿美元, 2008 到2012 年复合增长率是11%,2013 到2021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3%。产品主要进口自亚洲国家。

印度2002 年的汽车政策和2006-2012 年的汽车发展计划是印度汽车产业发展的框架。在印度制造商和进口商可以自由获得许可;加入世贸组织取消了对进口的限制;拥有强大的法律体系和稳健外汇制度;加入了UN-ECE WP29;提高了研发预算。

主要的汽车部件在印度设立自己企业的公司,比如爱信、博世等等。印度非常关注研发,很多企业都已经建立起来了位于印度的研发中心,比如博世、凯特比勒、大陆、康明斯等等。

印度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

印度经济发展与全球环境紧密相连,如原油价格上涨、金融危机、不断增加的自然灾害、不断改变的保护性的地缘政治局势。从国内环境来看,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当然印度必须要适应这样的市场波动; 缺乏技术性劳动力;汇率波动;日益增长的贸易失衡;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等。

总结一下,印度的经济是充满活力的,汽车市场也在增长,有很多全球性汽车项目落户印度,有强有力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为整车发展作支撑,设计制造方面的工程和IT 能力不断增强,产品和工艺创新方面充满机会,成本较低。从印度汽车产业需求看,需要有吸引力的设计,较高的产品质量,快速的执行能力以及优惠的价格,印度的消费者对这些因素十分敏感。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