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两点新体会

发布时间:2017-01-06

 


 
近日,到深圳的几家动力电池及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并趁机向专家请教,有两点新体会:

  一是圆柱型电池还有一定的优点和相当的市场。原来我以为,圆柱型电池主要用于消费电子,而方型电池(包括软包与硬壳)是专为电动汽车设计的;圆柱型电池单体能量小,在汽车上用的数量多,而方型电池单体能量较大,在汽车上用的数量较少。因而方型电池的安全性必定好于圆柱型电池,应该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型式,而圆柱型电池仅仅是暂时的过渡。经与有关专家深入探讨,我发现还不一定如此。

  我的新体会是:与方型电池相比,圆柱型电池虽然单体数量多,焊点、连接点多,这确实是影响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最难掌控的热失控故障而言,应该与电池内化学反应表面积成正比,而与单体电池大小无关,因而不一定圆柱型电池产生热失控故障的可能性就更大。而且,当下圆柱型电池有工艺成熟、相对能量密度略高、成本略低的优势。在安全性方面,也有内部压力均匀、电场均衡,单体小而在发生事故时燃烧传播相对较慢的优点。因此,目前的圆柱型和方型电池各有优点,几年内在市场上应是并存的态势。

  据说,特斯拉的下一代产品Model 3,选用的是比Model S的18650大近一倍的21700圆柱型电池。

  二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有进步的空间。据专家讲,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可以从当前的120wh/kg提高到200wh/kg。如果这一目标实现,该电池可能成为电动大客车的最佳选择。因为电动大客车安全性要求应比电动轿车、SUV高,而对重量、空间和成本的敏感度相对低。

  对于动力电池,笔者实在是外行。之所以不揣冒眛,讲出以上体会,是想引导像我这样外行、半外行的人,认识到电动汽车技术进步的复杂性,减少不明就里、不顾一切大干快上的盲目性。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