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江淮和悦1.8AT性能均衡的宜家轿车

发布时间:2012-02-02

2011年9月16日,在第十四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江淮汽车正式推出了江淮和悦1.8L 自动挡车型,此次上市车型包括和悦三厢1.8AT及和悦RS1.8AT两款,售价均为9.38万元。

外观方面
    和悦的前脸采用U型进气格栅设计,与前大灯相互辉映,显得非常饱满。和悦1.8AT车型配备了前分色保险杆,以及十辐铝合金轮辋;和悦没有复杂的腰线变化,从前轮眉一直延伸至尾灯,其过渡形式轻扬,使得车身整体视觉更为修长流畅。
尾部的设计较为圆润饱满,尾灯采用了类似树叶的造型设计,使用了LED灯源,在制动时能显示靓丽的红色灯光。车尾的反光板被设置在正中间的位置,接近人的视觉中心,更容易被后方的行车注意到。

    高峰:前脸设计采用了江淮传统的U型进气格栅,家族气质明显,同时非常符合中国的人的审美观。腰线修长流畅,与整体的造型结合完美,并且彰显品味。与江淮其他车型不同,来自意大利的造型设计将动感流畅的元素与中国的尊贵优雅的审美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同时又保持了江淮一贯的风格,可谓是该车的一个完美设计。尾灯采用LDE是一大亮点,提升了视觉效果,尾部造型与欧系车型类似,特点不突出。

    叶强:在外观方面,U型前脸和简洁的腰线给人的感觉是清朗明快,尾部造型也中规中矩,基本上与国内的合资车不相上下。但是在车漆以及静电喷涂技术上需要下功夫,以便车辆外观可以更长时间保持。

 

 

舒适性及内饰
    和悦RS1.8AT与和悦三厢1.8AT两款车型的长×宽×高(mm)分别为4550×1775×1600/1660、4590×1765×1465,而且在轴距方面都达到了超越同级的2710mm。
    新车最大的改变为从原来的黑灰结合变成了更为运动的全黑配色,并加入了钢琴黑中控面板、四门内把手镀铬装饰等,配合镀铬空调出风口、镀铬门内拉手和碳纤维装饰条等,内饰更显尊贵舒适。
    仪表盘采用三圆筒式的设计,时速表居中,转速和油温、水温表分居两侧,底部还有一个LED,用于显示档位,行驶里程等信息。方向盘上面没有设置功能键,和悦的方向盘采用四幅式设计。和悦1.8AT采用的是全黑真皮座椅,和悦驾驶席座椅配备了高低调节功能,适合不同身材的驾驶员调整坐姿。

    高峰:和悦1.8AT车型的车身尺寸、轴距及车内到空间都达到了同级别车型的最高水准,甚至可以与中高级车相媲美,后排空间、行李箱空间都十分充裕,黑色皮质座椅的使用不仅动感十足,又彰显尊贵。

    叶强:在车身尺寸方面,不管对驾驶员还是乘客来说,内部空间均较大。前后轮均采用独立悬架较好地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但是座椅及其靠背较硬,有待改进。发动机噪音可以接受,但是发动机舱与驾驶舱的隔音以及整车的NVH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动力操控
     动力上采用了三菱的4G93D的动力系统,配合F4A4自动变速器,最大的输出功率达105kW,最大扭矩165N·m。发动机采用了双顶置凸轮轴DOHC技术,结构设计紧凑,与同排量的相比较外形尺寸小、质量轻,部件刚度高,主要运动部件轻量化设计。除此之外,这款发动机还采用了正时链条传动、电子油门和独立点火等新技术。
    在操控方面,和悦1.8AT的方向盘转向灵活,在弯道中也能保持良好的指向性。江淮和悦的前悬挂系统采用了麦弗逊独立悬挂带横向稳定杆,而后悬挂系统则采用了双连杆独立悬挂。

    高峰:前后悬架形式配置比较合理,兼顾了性能及空间的要求,脉冲减震器的应用对乘坐舒适性都有不小的提升作用,整体的底盘性能偏重于乘坐舒适。动力转向调教比较仔细,灵活兼顾韧性,低速轻便,高速稳定。
    作为江淮销量最好的和悦车型中开拓市场的自动挡车型,定位在紧凑公务用车,匹配发动机及变速箱都偏重于经济和舒适,动力输出平稳,澎湃敢稍有欠缺;同样,底盘调教偏重舒适性,避震胶软,在高速或急弯路段的响应和快速反应方面有待提高。

    叶强:在动力方面,对于整备质量1355kg的和悦三厢1.8AT刚好够用,对于整备质量1485kG的和悦RS1.8L来说稍显不足。在操控方面,均采用了助力转向和AT,驾驶员操控车辆方便简单。但是在诸如冬季的对开坡道或者一些紧急避障工况,没有ESP的支持,可能带来车辆操控麻烦。同时离合器接合点较高,以及踏板力较大,不利于女性驾驶员操作。在经济性方面,对于上述车辆整备质量来说,7.4L和6.8L的等速油耗已算是较好表现。

 

基本参数
和悦RS1.8L 和悦三厢1.8AT
长×宽×高(mm): 4550×1775×1600/1660 4590×1765×1465
轴 距(mm): 2710 2710
最大功率(kW/rpm): 105/6500 105/6500
最大扭矩(N·m/rpm): 165/5000 165/5000
发 动 机 型 号: 4G93D 4G93D

高峰博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系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技术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

叶强博士
高级工程师,目前在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商业推广模式方面的研究。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