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论坛,中国汽车论坛不仅是引领未来中国汽车业发展方向的重要“风向标”,同时也是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汽车行业高端论坛。2017中国汽车论坛以其巨大的影响力继续全面集聚世界汽车领袖、国内外行业精英,他们专程带着最新的国际汽车行业的声音来到中国,以其国际化视野和高度发表国外汽车产业、市场、环保、节能、新能源、智能化等焦点议题的最新观点与精彩演讲,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国车企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提出了宝贵建议。
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特别代表 Dr.Thomas Meurers(慕容特):
中国汽车厂商面临提质、降耗等重大挑战
我们提出,类似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大城市需要新的出行模式,现在全球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地增加,未来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中,这会带来交通堵塞、尾气排放等问题,因此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是最重要的解决方案。在工业4.0阶段,大家不是想拥有一辆车,而是新的出行方式,因此汽车制造商不仅要解决车的问题,今年全球汽车产业将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2016年,全球汽车产销量9300多万辆,中国超过2800万辆。从2013年开始,中国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汽车市场销量首位,今年的汽车销量仍会继续增长,尽管增速会放缓,但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其市场规模更是德国市场的7倍。展望全球汽车产业,无论是商用车、乘用车,都将在2017年保持2%到3%的增长,这相当于大约会有9600万辆,也就是接近1亿辆的产销辆,中国会有更好的表现。
我们相信,中国将继续保持、可靠、公平、透明的市场机制,这将有利于各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同时中国是世界各国汽车厂商的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这种合作以及开放共赢的交流沟通,都会为投资和未来贸易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为各方带来共同繁荣。
建议中国首先应该全面看待不同的挑战,中国既有一、二、三线城市,也有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在经济、技术等发展方面,既有像上海这样发达的城市中心,也有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要考虑不同情景下的不同挑战。其次,中国应对汽车质量保持持续关注,如今中国消费者对于质量、品牌越来越关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做高质量的车是始终要坚持的原则。中国有很多自主品牌的车辆在质量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升,这些车辆将会出口全球各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新的创意、新的想法也要不断地投入、服务于全球的汽车用户。当前全球各国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政府关于汽车的节能环保法规法规趋严,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的焦点。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交通运输行业资深总监 John Moavenzadeh:
中国汽车业如何用好汽车共享与自动驾驶将给带来重大机会?
目前在中国,有很多城市在限制汽车购置。在美国纽约或者是法国巴黎,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在伦敦城市中心,汽车的使用也开始受到限制。去年,巴黎、墨西哥城、马德里、雅典等地都推出了2025年前要禁止柴油车上路的政策。2017年的4月份,伦敦市也推出了一项政策:2019年建立世界上首个零排放区。从这些城市的举措可以看出,各国在汽车方面的政策举措变得越来越强。未来20年,所有大城市都会在交通运输上迎来非常深远的变革,更多的电动车、驾乘共享以及自动驾驶车辆逐渐在城市交通运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越来越多的车辆共享能够让更多人享受驾乘和交通运输服务,同时与现在的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公共交通之间在技术上实现整合,无论地铁还是机场,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开始实现多乘联运的连接,还有汽车的互联。这些技术的结合也将给交通运输业带来巨大变化。
过去汽车产业的发展是靠量来取胜,卖出更多的车辆赚取更多的钱,获得更多经济规模方面的优势,所以销售数字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未来,我们所关注的不是量,而是它的价值。汽车行业要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解决方案,服务到特定的人群。
对于顾客而言,无论在哪个城市场,每一次出行、每一段行程花费的成本是他关注的重点。过去我们关注的是汽车产品,未来我们关注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服务。过去我们关注的是顾客拥有一辆车,在未来我们更关注他们如何使用一辆车。与过去的用车方式相比,过去通常以个人和私人的方式用车,比如与家人或者朋友共享一辆车,但未来我们和不认识的人共享一辆汽车。过去是市场经济,我们依赖供应链的合作伙伴进行创新或者自己进行创新。但是在未来,我们依赖的是生态系统,也就是个人的作用和其他合作伙伴的作用要能够协同。过去进行的是线性生产,而在未来依赖循环经济,依赖软件。我们更关注在车辆的生命周期结束的下一步,会如何被纳入循环经济之中。这不仅仅是世界汽车厂商所要关注的,更是中国汽车厂商要关注的。我们的资源有限,在未来的竞争中如何平衡资源和目标,这将是我们面对的下一个挑战。
我们与波士顿市签定了一个合作协议,在我们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基础上,通过软件开发更多采用自动驾驶技术。通过无人驾驶的方式,我们帮助波士顿实现它在交通运输中的未来目标: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让更多人享受交通运输服务。自动驾驶技术和它的车辆可以服务于整个交通运输,成为这个系统的重要补充和支持,而不是取代现有的交通运输系统。我们也希望这个技术能够和移动平台相互地整合,同时我们在用户从一个交通方式,比如说地铁转到另外一个交通方式,比如自动驾驶车辆的时候,能够获得无缝的衔接和帮助。所以它需要来自IT供应商的合作,比如百度,他们就可以帮助我们在中国解决这样问题的。
在未来,如果我们采用的自动驾驶,如果采用了驾乘共享,汽车的总量将会有减少。它的好处是巨大的,可以改善环境、交通安全,用户在使用车辆的时候成本明显降低。在我们面前、在中国面前有大量的机会,能够不断塑造未来,不仅只是汽车行业本身,也是整个交通出行的这样一个更为广义的行业。
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主管 Gianmarco GIORDA(江麦珂):
中国汽车业在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中应强化与政府的合作
我非常看好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包括中国的“十三五”发展战略非常全面,涉及方方面面。我的建议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的挑战:一方面关于自动驾驶方,我认为中国的汽车厂商应该和政府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特别是在IT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机器与机器、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讯等方面,要更好地解决在通讯可靠性方面的问题。政府对于网络通讯安全非常关注,当然这也给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是关于汽车的电气化,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中国政府拿出了非常好的配套政策,包括补贴政策,还有其他政策等。应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也拿出如此强有力的政策,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基础设施的发展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石,基础设施和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平行的。所以希望中国政府在这方面能做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要让用户充电更容易。
印度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 SUGATO SEN(苏加托·森):
用技术发展解决汽车质量与价格的两难平衡
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车企走出去到世界各国发展,不仅出口产品,也在当地投资,他们建立了新的工厂和生产基地,包括在印度也是如此,中国有不少车企在印度建立了合资厂,也加入了我们的协会。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如果要印度的市场发展,请一定要让我们知道,因为印度市场相比其他国家来更为复杂,对于一个刚起步的企业,其运营非常需要本地协会的帮助,如果与我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并且在有困难的时候寻求我们的帮助,这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益处。
另外一点,对于汽车质量的关注不仅仅是中国市场和中国汽车厂商要面对的问题,印度汽车厂商必须面对同样的问题。我们想要有更好的质量,必须考虑价格的因素,很多质量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厂商要把车辆价格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也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成本使保证安全性或者让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我们要在其是做艰难的平衡。这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我们将一起持续努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产品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
世界经济论坛汽车社区资深经理 Andrey Berdichevskiy
新技术、新模式如何更好融入未来城市交通模型建设
现在电气化和自动驾驶技术能够不断帮我们更新城市交通模式设计,但是在城市交通的发展方面,并没有一对多的解决方案,不同类型的城市依然需要个性化的交通系统和解决方案。在面对城市交通问题时,我们可以将不同的交通模式进行合并、整合。在合作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双赢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更多相关领域的对话,帮助我汽车行业、共享出行的发展。
首先,汽车共享提升了单个汽车使用率,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比如让交通更为流畅。其次,我们应将电气化与全新城市发展密切关联,很多共享车或者是无人汽车的车主都希望减少碳排。我们还可以尝试不同的共享交通的模型,比如更多的叫车模式以及电动汽车叫车服务。我们希望公众能够更早参与到全新模式当中,询问他们理想当中城市交通的模式是什么样的,并且遵循他们的意见。我们可以与汽车制造商、技术提供商以及其他市场参与方开展合作,比如百度、西门子等,我们希望可以将更多的企业专家、领袖汇聚到我们的谈判桌上,全面参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建设,平衡更多私家车的需求以及公共交通的需求,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现有公共交通体系,并将目前的条件成功融入到未来交通体系当中。
德勤中国汽车行业管理咨询领导人 何马克:
中国车企应从生态系统角度全盘重塑品牌战略
近几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中国不仅引领新车型,还引领了整个汽车这生态的发展。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听到或是看到很多汽车市场的颠覆者、市场上新的生态。中国正在赶超,但这种追赶是不够的。因为这个市场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且它未来是需要把中国的东西带到其他世界去,也就是中国的企业不断走出去。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让各个要素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动品牌的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关于如何进行品牌架构、品牌建设等,没有简单的答案。企业需从整个品牌组合战略入手,把旗下的品牌进行组合,挖掘价值。第二,企业必须有清晰的战略,不能跟风。我在中国生活五年了,以我个人经验,中国的经销商还是主机厂都不要跟风。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当前的中国非常领先,中国政府正在支持各方参与这一领域的发展,支持可持续出行的未来,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中国的BAT在全球已经家喻户晓。所以无论是核心市场还是其他的发展中市场,中国企业都有很多机会,能拿出其他很多市场缺乏的东西。中国车企走出去需要产品,要从消费者角度,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全盘战略,在文化上也需要跟上他们的观念。另外就是在IP方面,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果情况如在百度上的搜到结果一样,这并不好。所以与合作伙伴当然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在整个生态系统里面扮演什么角色,自己也要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