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6-26
中国入世十年,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当前,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大趋势,大方向依旧令人振奋。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办了主题为“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入世十周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展望”的2012中国汽车论坛,总结入世十年的经验,展望未来产业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指出,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回顾
中国加入WTO十年来,汽车产销量得到了快速增长,从2009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产销大国。1991年至2001年的十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3%,而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平均增长率则为23%。
汽车产量快速提高是多种因素影响决定的。
经济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十年间,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GDP增加了36.19万亿元,增长了3.3倍。人均GDP增加了2.66万元,增长了3.1倍。
基础设施建设在这十年间也得到了全面发展。2001年至2010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增加了231.02万公里,增长了1.4倍。同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了5.47万公里,增长了2.8倍。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相当迅速,1999年通车里程即达到世界第二。2010年,达到7.54万公里,距美国2009年7.56万公里已经相差不大了。经济发展增大了公路运量,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综合来看,GDP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等,改善了汽车使用条件;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购车愿望;扩大内需的政策引导了消费。中国开始进入私人汽车消费时代。
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加入WTO以后关税下调,汽车价格明显下降。人们的购车欲望被激发。这一点,从人们考取驾照的热情可以看出。2010年,在汽车保有量已达到7800万辆的巨大基数下,拥有驾照的居民数量,仍为汽车保有量的两倍以上。
从市场扩大和改革开放的角度看,十年间,世界主要汽车企业集团都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公司。与此同时,中国企业集团也得到了发展壮大,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汽车企业如奇瑞、吉利、长城等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十年来,中国汽车产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的商用车占主体,到现在乘用车成为主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汽车缺重少轻,轿车近乎空白。现在这种情况得到了根本改观。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产量,从原来的百分之十几,最高增长到30%。
最近这两年又有所下降,下降到25%左右。根据工业普查,零部件的产值和2000年相比也增加了十几倍。
至于出口,十年来,中国汽车产品整体水平提高,自主品牌企业也具有了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尽管经受过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出口仍超过81万辆,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部分企业开始海外投资和并购活动。吉利收购沃尔沃全部股权,就是中国汽车发展最好的例证。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入世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带来和面临许多问题。
能源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是石油。我们很清楚现在中国原油进口已超过50%,预料在几年之内会超过60%,在2020年之前恐怕会超过70%。这是中国经济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有油价,国际油价有上有下,但中国油品价格是只上不下,而且还是继续往上走。另外,环境问题、安全问题、交通问题也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汽车生产集中度仍较低。上汽、东风、一汽,三集团集中度基本不超过50%。中国汽车集团相对于跨国汽车企业规模仍较小,无论是上汽、一汽还是东风,占产量大部分的还是合资引进外国品牌生产的汽车,使用外国品牌和技术,中方话语权和主导权处于弱势地位。虽然我们在产销数量上已经可以和国际大公司列在一张表上,但是就集团的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方面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
自主品牌与合资、外国品牌相比,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存在差距,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都不够,发展遇到瓶颈,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近年市场份额有所降低。
零部件企业经营规模提高,但关键零部件依然主要依赖进口,缺少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关键核心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整车开发能力、电动机和电池性能、产品试验验证、车用关键材料和元器件,以及先进制造装备等方面。曾经有一些外国专家说,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有可能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好。理由是中国政府有很强的能力,而电动汽车又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虽然全世界的电动汽车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的投入和技术的含量更重要,技术能力更重要。所以我认为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汽车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出口增幅较大,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汽车出口产量占比非常微小,出口国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产量在世界汽车里面占到23%,按产值也能占到10%,但是我们的贸易额占比较低。即便如此,近年来贸易摩擦却越发突出。中国企业和有关部门对类似案件应对经验尚显不足。
对中国汽车未来十年的展望
未 来 十 年 , 根 据 中 国 国 民 经 济 发 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还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年增长水平为7%。国民经济增长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根据汽车工业本身发展规律,中国汽车市场也仍将保持增长。
2009年,世界汽车拥有水平为143辆/千人,中国2010年刚刚达到58辆/千辆,到2011年也不到70辆/千人,不足世界保有量的一半。
根据产量对于拥有量的折算,对千人保有量的折算,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产量在2015年应该达到或接近3000万辆,2020年达到400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大汽车企业都看好中国汽车市场,均在扩大产能。但中国汽车更被关注的是如何整体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升华。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使合资合作有更多质的提升,解决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等问题。
“走出去”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尽管目前中国出口量不大,中国车企在海外开拓主要是新兴国家的新兴市场,甚至是低价位的错位市场。零部件也主要是低值产品,但贸易摩擦已经不可避免。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将呈现频率升级、强度升级、手段升级和内容升级的趋势。除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外,印度、俄罗斯等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将纷纷效仿,对我国汽车出口商品发起贸易救济。主要手段将从过去的以反倾销为主,向同时运用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方向转变。
受到工资增长和汇率增长的双重压力,中国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为中国车企提高竞争力带来严重问题。2000年以来,按照工资指导线计算,中国部分主要城市工资增长达到年均11.23%,整体增加了2.2倍。从采用浮动汇率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3%。
中国汽车工业需要制定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制定好各方面政策,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削弱汇率和工资增长的压力,总结合资合作经验,加强国际化能力,通过与世界汽车工业的融合取得共赢。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关键。中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十年将是新能源汽车黄金时期,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实现产业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量将达到500万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艰苦工作。
中国需要在汽车整个产业链实现全面提升,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服务,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同时努力解决汽车拥有量增加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建立和谐汽车社会。
过去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加入WTO符合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方向,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是实现中国汽车发展的基本主体,走国际化道路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方针。
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汽车产业必须继续走国际化道路,中国汽车品牌应与外资品牌实现双赢。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汽车强国,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发展趋势。
过去十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小到大发展的十年。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发展的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将遇到更多的机遇,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原则,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自主品牌和关键技术发展。(本文根据董扬副会长在2012中国汽车论坛上的讲演整理而成。张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