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08
本刊记者 曹晓昂
挖来挖去的汽车产业
上联: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洞;下联:你挖我我挖你,彼此彼此;横批:供不应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
于武用这样一个对联来形容中国汽车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
事实上,在人事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通过对中国12 家整车企业调查后,付于武所带领的《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研究》专项调查团队发现,人才质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大障碍。目前35 岁以下年轻人是科技人才队伍的主体,资历多在6 年以下,而技术成熟却需要 4~10年时间。此外,科技人才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除了整车,汽车后市场同样也面临人才学历偏低、高端人才匮乏、流动性强等问题的困扰。每到节假日,各汽车维修店的技师需求紧张以及昂贵的工时费都是很好的证明。
付于武认为,2015 年,我国汽车市场容量将达到2250 万辆。按照这一数字计算, 从2010 年至2015 年, 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数量需求要从220.3 万人增加到264.7 万,这意味着有近44.4 万的人才缺口。巨大的人才缺口对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带来严峻的考验。
而与需求急剧增加相对应的是汽车人才培养机制的滞后性。目前,我国有155 所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院校和2300所职业院校设有汽车相关专业。院校数量看似不少,但无论是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还是实训机会都普遍存在欠缺,导致毕业生不受企业欢迎。付于武表示在调查中,管理者对新入职者整体评价普遍不高。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继续发展的普遍障碍。
吉利自己办学校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0 月,“迫切需要人才”的吉利汽车在吉利大学举办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不但自己连续两天参加会议,还邀请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包叙定等40 多名中国机械工业及汽车行业的老领导、老专家出席座谈会。
“经过60 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与世界汽车业领先的同行相比,我们在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方面仍有不小差距,这背后就是人才匮乏的问题”,王瑞祥说。
李书福认为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当前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品质竞争力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售后服务水平。“国际化也一样,你在自己家里都竞争不过人家,在家门口还打不过人家,你跑到人家家门口跟人家打,我想不会成功。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的出路还在于人才的培养。”
深感人才匮乏的李书福还猛烈抨击了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考试为主”,学到的大多是书本知识,而实际的用处却不大。在人才引进方面,李书福认为自己是“有过深刻教训”的——虽然吉利也曾经花大价钱引进了大批的“博士、硕士”,甚至“海归”,但最终却发现,这些所谓的人才“普遍不好用”。对于汽车人才,作为汽车企业的老板,李书福更希望得到的是“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要“能用和好用。”
因此在人才问题上,李书福正在进行着全面的布局:在浙江,吉利有汽车技师学院;在北京,有吉利大学,在三亚,有三亚学院。甚至在内陆省城湖南的长沙附近,吉利也于去年投资兴建了“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这个以培养汽车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位于岳麓山大学城与湘潭大学城的交汇中心,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指定的人才培养基地。
“我们学校其实距离湖南大学汽车学院非常近,只要二十多分钟的车程,现在很多湖大的老师也都在我们这里教书。”湖南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袁礼斌还告诉记者,湖南省很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个学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教育部备了案的。”学校地处素有长株潭“绿肺”之称的湘潭市九华国家经济开发示范区,东临湘江沿江风光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
在吉利汽车职院正式开学的第一天,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还曾专程到湘潭主讲“开学第一课”。而这个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李书福选择的是“做人之道”。
袁礼斌介绍,学院实行“工学结合、就业直通”的模式,新生入学即作为吉利准员工培养,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使学生具备就业竞争力。学院还高标准地制订了实训室建设规划。一是汽车类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各类实训室,包括普通机械加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汽车电工电子、电子控制、汽车维修等。二是与吉利集团合建汽车“四大工艺”实训室等。在师资方面,不仅引进高校专家教授,还从一线企业引进了许多资深的研发专家和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此外,吉利汽车职院还有一大特色是可以培养“研究生学历”的汽车工程师。
戴姆勒多方寻觅潜在雇员
不仅是民营企业,曾经备受追捧的外资企业也同样面临人才困乏的难题。在北京燕莎中心凯宾斯基饭店“中国亚琛汽车技术交流年会”现场,来自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马克非常认真地向参观者“推销”自己的公司。“ 难道在这里, 你们也想着招人?”“是的,我们认为这里,也许会存在我们的潜在雇员。”因此马克把戴姆勒的招聘现场搬到了行业技术交流会。
作为德国亚琛年会的子项目,“中国亚琛年会”已经在北京举办了两届,今年已经是第三届。在这个技术年会上,欧美的汽车技术专家在台上就汽车和发动机领域当今的热门话题进行着技术讲演,台下则是来自中国各地的汽车技术工程师们。而会场之外,博格华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德国大陆集团、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德尔福、保时捷工程和里卡多等汽车领域的著名公司也纷纷设立了自己的展示台。马克也在展示台前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参观者,作为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雇主品牌及招聘”的负责人,马克此次参会,除了要展示戴姆勒公司的技术实力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戴姆勒在中国的发展“招兵买马”。马克告诉记者,戴姆勒在中国非常迫切地“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他们不会放过技术交流会这样一个寻觅良才的好机会。2013 上海国际车展期间,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就在奥迪展台举行了专场招聘会。
江铃高管入校再培训
而在这个11 月,江铃集团党委书记蒋林生则带领30 多名该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到清华大学汽车系“清华大学——江铃集团高级研修班”学习,并担任了10 天的班长。
这个高级研修班是清华汽车系为江铃集团特意打造的,共设有18 门课程,邀请了16 位国内汽车相关领域专家对来自江铃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发展趋势分析等多个方面。“在清华的10 天学习是我们人生的美好时光,但很快大家就都要投入紧张的学习工作中。”作为研修班班长,蒋林生用“美好、难忘和感恩”总结了这10 天的学习经历。
不过作为企业高层,蒋林生显然更在意这样大手笔的外出培训所能取得的实际效果。“能够参加这个高研班学习的学员都不是随便就能来的,是经过各单位各部门的选拔和推荐所产生的,集团对大家的未来是寄予了更多期望的。”在研修班结业典礼上,蒋林生更是特别强调,“大家要进一步牢记振兴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创新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这已经是江铃集团这个来自中国内陆省份的汽车企业第二次与清华大学合作举办这样的高级研修班。将30 多人的高管队伍集体拉到北京完成10 多天的学习和培训显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蒋林生透露,他们将根据评估的效果继续启动第三期、第四期的培训。“这不算新鲜事,其他汽车企业早就有这样合作培训的项目了,而且这种培训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视野很有帮助。”蒋林生说。
吉利的教育体系
北京吉利大学
北京吉利大学成立于2000 年,是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该校位于北京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内,坐落在钟灵毓秀的北京西山山麓北侧,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学校占地面积1600 余亩,建筑面积约45 万平方米。
三亚学院
三亚学院(即原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201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2005 年出资建立。
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吉利控股集团和铭泰集团投巨资建设的,以培养汽车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指定的人才培养基地。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临海技术学院),成立于2006 年5 月,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吉利控股集团出资举办的我省目前唯一的一所国民教育序列汽车类专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浙江汽车工程学院
浙江汽车工程学院是吉利控股集团于2007 年投资创建的中国第一所民办研究生院,以培养车辆工程、企业管理、汽车营销专业的硕士、博士为目标,是吉利集团为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汽车应用人才而构筑的学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