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升级国Ⅳ商用车企业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11-08-03

2010年12月21日环保部在《关于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第四阶段限制实施日期的复函》中规定:为保证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效果……对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暂定推迟一年实施国Ⅳ标准。即从  2012年1月1日起,凡不满足国Ⅳ标准要求的压燃式新车不得销售与注册登记;不满足国Ⅳ标准的压燃式新发动机不得销售和投入使用。如今距离该时间节点只有半年时间,不少业内人士质疑:柴油车国Ⅳ排放能否如期落实?
    国Ⅳ柴油或滞后
质疑的最大原因是油品难达标。按照我国“油品升级,标准先行”的惯例,一般要先发布国Ⅳ柴油标准,然后才能逐级落实油品供应。而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国Ⅳ柴油标准正在制定中,可能年内发布,按照一年多的落实期,可能要到2013年才能全国供应合格油品。
    油品的质量对于排放标准的实施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油品不达标对国Ⅳ发动机的损害很大,油品质量不能保证,谈国Ⅳ没有意义。”某发动机企业相关负责人说。所以能否准备好实施国Ⅳ标准还要看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的配合程度。
    升级油品在生产设备和供应设备上都要投入不少资金,而不愁利润的石油企业本身根本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另外,石油企业在油品标准制定上又有巨大话语权,既是选手也是裁判,很难保证产品质量。所以不少车企认为,石油巨头和政府的博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Ⅳ的实施时间和实施效果。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部分地区的油品连国Ⅲ的水平都达不到,一些卡车的发动机经常出现喷油嘴阻塞的情况,维修一次费用很高。仓促上国Ⅳ标准所要面对的问题必然会更多。而目前国内能供应国Ⅳ油的地区很少,即便是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国Ⅳ柴油的品质也存在问题。
    据专家介绍,国Ⅳ技术根据后处理系统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技术路径,即通过喷射添加剂对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进行处理的SCR技术和用颗粒捕捉器对尾气微粒进行处理的EGR技术。一般而言,SCR技术因其在燃油经济性和油品适用性方面的优势而比较适用于中国市场,另外SCR技术对发动机的改造程度和空间要求低,未来升级国Ⅴ也可以继续适用。因此目前业内已经达成共识,把SCR技术作为今后的主要技术路线。
    据了解,SCR技术路线中提到的添加剂即AdBlue溶液,俗称“添蓝”,成分是尿素和水,主要作用是作为催化剂把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转化为氮气和水。总之,商用车实施国Ⅳ,添蓝剂的供应必须要得到保证。
    那么添蓝剂目前的供应情况如何呢?根据业内信息:目前添蓝剂没有国家标准,极个别大城市有地方标准;在产品方面,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有此种产品,但是供应网络几乎是空白,北京地区虽有供应,但仅限于公交加注点加注。
    即便未来供应网铺设开来,如果不能严格监管,也会使得国Ⅳ标准形同虚设。因为添蓝剂在生产工艺、灌装洁净度、原材料和成品的纯度、运输储存设备、添加技术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排放的效果,还容易造成尿素污染。另外添蓝剂在-11℃下会凝固,黄河以北地区使用需要附加加热和解冻装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担心,如果在添加剂不到位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排放系统,不但达不到国Ⅳ的排放水平,甚至连国Ⅲ都达不到,还会造成车辆故障。所以要谨防车辆骗检、SCR不正常使用、添蓝剂质量混乱等问题的出现。
    添蓝剂的消耗量占柴油使用量的5%,2010年欧洲市场的使用量已达120万吨。
    核心零部件 产能紧张升级国Ⅳ排放,整车的接口、通信设备、电子油门蹬板等需要做一些改造,但这些改造相对简单,只是需要一定时间来匹配验证。最重要的技术难关在于OBD车载诊断系统、喷射系统、后处理系统和氮氧化合物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
    技术专家告诉记者,柴油车升级国Ⅳ,分为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两个方面,按照“先机内,后机外”的顺序推进。发动机内的净化主要通过采用更高级的燃油喷射技术及优化燃烧室形状等来实现。机外净化主要采用SCR后处理技术,也是国Ⅳ技术核心所在。
    SCR技术对整个系统的要求很高,添蓝剂的喷射剂量必须严格把握,量少达不到应有的处理效果,量大会使多余的氨气排入大气,成为新的污染源。所以要求对OBD车载诊断系统、喷射系统、后处理系统和氮氧化合物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有严格的要求。而目前这些核心技术大多被跨国公司垄断。自主品牌的零部件企业虽做了很多研发工作,但尚未成熟到可以批量生产。
    虽然外资公司已经有了一定的产能布局,但如果国Ⅳ全面实施,这些产能很难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会导致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问题。若通过进口方式来填补市场缺口,一方面成本会更高,另一方面会出现供货不及时、售后故障确认慢等问题。
    排放标准升级过快之虞
很多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国Ⅲ卡车的运行还没有达到稳定程度,从国Ⅲ到国Ⅳ准备的时间太少,升级过快,没有考虑到汽车产业的实际情况,盲目升级必然产生市场混乱。陕汽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强制执行,甚至可能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有限值不一的排放法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已经走得很远。如欧盟2000年就已经实行了Ⅲ标准。
    我国的排放法规基本以欧盟法规的各项指标为蓝本。对比欧盟的排放升级进程,我们国Ⅲ之前的推进速度并没有比欧洲快,大体接近于欧盟的4年左右上一个台阶。所以准确讲,我们的升级过快并不是比发达国家快,而是相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水平来说有些快,因为我们的产业基础相对发达国家要较为薄弱。
    如果说前三阶段的升级速度已经有点快,那么推进国Ⅳ的时间表就有些急切了。欧洲欧Ⅲ排放标准实施了5年之后才升级为欧Ⅳ,中国商用汽车国Ⅲ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时间是2008年7月,到目前为止才运行了3年,升级国Ⅳ对于汽车行业来讲确实压力非常大。况且,中国国情复杂,各地发展不均衡。目前一些地区依然可以销售国Ⅱ的重卡,只要在车管所进行一些攻关,国Ⅱ车都可以上牌。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