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商用车国Ⅳ实施让人纠结

发布时间:2011-11-15

商用车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期限已经日益临近,而相关各方的工作似乎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难道是大家都在等着标准二次延后?为何实施这一标准会让各方如此纠结?
    标准升级过快,拖着汽车、石油行业向前赶
    看到2005年环保部发布的《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17691-2005)》,令人感到吃惊。这份文件规定,商用车国Ⅲ标准在2007年1月1日实施,国Ⅳ标准在2010年1月1日实施,国Ⅴ标准在2012年1月1日实施。从国Ⅲ到国Ⅳ原计划用3年时间,从国Ⅳ到国Ⅴ用2年时间。
    这样的速度,早在文件公布伊始,就已经有业内人士提出太快了。有专家指出,排放标准的升级就像爬楼梯,刚开始很轻松,技术条件,物质准备都很充足,而且实现难度也不大,因此,速度会比较快。而越往上爬,难度越大,对各方面的条件要求和协作要求就越高。而且,对商用车排放标准来说,从国Ⅲ到国Ⅳ的变化不仅仅是数值上的加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质的飞跃和提升。
    既然是升级,则对技术条件的要求会更加苛刻。过快的标准升级自然会导致两个结果:要么,强行推行,大家造假,排放不仅没有得到控制,而且有时还会更差;要么,延后实施,等待主要条件成熟。
    去年底,环保部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复函,推迟实施商用车国Ⅳ排放标准就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不过,有业内人士称,当前形势依然不乐观,汽车行业的技术准备依然不足,石油行业刚刚推出国Ⅲ柴油没多久,让他们很快升级到国Ⅳ标准,他们一万个不乐意。再说国Ⅳ柴油的标准制定工作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离真正实施和生产供应市场必然有一定距离。
    另外,排放标准进步太快,技术升级速度也随之加快。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和环保技术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遭遇不小的困难。自主品牌技术准备不足跟不上,中国整车自主品牌企业也跟不上,中资的零部件企业不掌握高端的、精密的、先进的电子控制的零部件。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汽车行业发展。
    排放法规的推进势在必行
    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是全社会,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控制汽车排放,自然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也是义不容辞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告诉记者,环保问题是个大事,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欧洲的酸雨事件等多起严重的环境事件出现之后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后来各国纷纷开始推进对排放的控制。中国的排放控制形势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依然严峻。当前,推进排放法规有三大必要性。
    第一个必要性就是防治大气污染。按照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统计,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半数以上,太原、沈阳等工业城市那时候都名列前茅。北京在1998、1999年的时候,空气质量就已经很差了。不治理大气污染肯定不行。
    第二个必要性就是政治承诺。近年来,国家在环保方面对国内国际都做出了庄严承诺。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前,国家下决心治理大气污染。记得奥运前,美国运动员到中国来是带着口罩下飞机的,后来渐渐就不带了。可见,中国的大气污染已经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如果不治理,不但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而且也让国家声誉受损。
    第三个必要性就是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需要。汽车产业的很多技术进步是被逼出来的。今后,如果中国汽车要出口,达不到别国的环保法规标准肯定不行。还有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对内实施欧Ⅱ标准,对进口车则要求欧Ⅵ。这是没办法的。
    由此可见,中国推进环保事业,推进汽车排放控制标准一方面是被逼着向前走,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主动要向前走。
    董扬副会长表示,排放标准实施条件不具备大家应该共同协商,共同努力,补足条件,不能因为条件不具备就坐等,就不向前推进。
    四大问题依然困扰标准推进
    当前,离2012年1月1日已经很近了,但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原先遭遇的问题似乎都没有得到解决。
    董扬副会长表示,现在看来行业技术准备不够,油品不到位,尿素监管漏洞风险以及各主管部门协调不足等问题将会成为困扰商用车国Ⅳ排放标准推进的严重问题。
    第一,汽车行业的技术准备不足,零部件供应不够。当前,即使有能力供应环保技术和控制设备的,也是以外资公司为主。我们国内也就一两家,都处于样品试制阶段,不能大量的供应。再有就是人员培训问题。实施一个新的法规,零部件的供应、使用、维修都需要培训,但这些方面似乎都很不足。
    第二,油品严重滞后,让标准实施陷入尴尬。今年5月,国内才开始供应和使用国Ⅲ的油,国Ⅳ的油据说早的要到2012年底,2013年初才能供应,迟的得2013年底到2014年初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国Ⅳ柴油标准都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如此时间表供应国Ⅳ柴油的可能性依然值得怀疑。
在油品达不到的情况下,法规的实施肯定要打折扣。为什么现在达不到还要向前推呢,就是因为通过技术分析,大家看到实施后排放结果终归会好一些。只要它对发动机的使用没有大的损害,就可以往前推一推。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
    第三,为满足商用车国Ⅳ排放标准的要求,很多企业选择了机内优化燃烧加机外净化的技术路线。这就增加了机外喷射尿素的技术设备要求。根据欧盟实施商用车欧Ⅳ标准时的经验,出现了车主和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尿素喷射环节进行做假的现象。这里就涉及到尿素监管问题。如何让车主添加符合标准的尿素,如何保证OBD正常工作,如何监管、处罚做假行为,这都需要各方进行认真研究。
    第四,我国实施新的法规往往会遇到各主管部门缺乏协调的问题。石油行业、汽车行业、排放控制部门,往往很难完全达成一致。有时事先也不商量,互相打嘴仗,闹的矛盾也很多。这是需要各方重点克服的。
    再者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往往条件不具备也要上,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先上,留一段过渡时间,若干年后再真正实施,或者有条件推迟。有些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先上,然后就出一个过渡。因为过渡就会出一个检测不严格的问题,这里有的是真过渡,有的因为协调不好,过渡时间也比较长。在过渡中,有些不是特别成熟的方案也被采纳了。再一个在实施中间,有真实施的,也有假实施的。像现在摩托车国Ⅲ排放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就发现,有的排气管里不加过滤装置,有的加了过滤装置只装实芯不涂贵金属等等。这就是中国推进排放实施工作的问题和困难。解决过渡期存在的众多问题,依然需要相关各行业各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协调推进。
    推进排放控制需要各方协调一致
    面对如此艰巨的困难,相关各方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补足条件,克服阻力呢?董扬副会长认为,推进标准应该强调各方协调一致。“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不能继续像过去一样各干各地对付,最终肯定还是要走到一起,一起来推进控制排放的工作。中国现在已经是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了,还能否像过去一样用过渡的方法实施?肯定不行。汽车企业有了觉悟,过去一些企业在对付、等待,分别求各部门放松点就完了,但现在,他们主动要求各部门加强协调。”
    董扬表示,要真的推进标准,就要认真考虑四个方面问题:第一,实施的必要性,回答能往前走还是要往前走的问题。第二,我们条件不具备,得补条件,不能因为条件不具备就不走。第三,各部委加强协调;第四,企业要采取一致行动。另外,由于可能会出现过渡期,这就会产生一个推迟到什么时候,何时真实施的问题。这还是各方协调一致的问题。“就像搬一个石头,因为实施法规是一个增加成本,提高社会效应的过程,这时候大家一起搬石头应该一起放手,不能有的人放手,有的人不放手,会把手指砸了。”
    面对当前遭遇的诸多困难,协调一致,增强沟通,共同找出应对之策,这才是真正推进排放标准的应有态度。此前,有人说了这样一个“笑话”:有官员批评企业推进标准不积极,总是在等、靠。企业说没有国Ⅳ的油,做了也白做,还徒增大量成本,不敢轻易开动。石油行业说,油品升级成本太高,价格都是国家控制,抱怨相关部门。尽管是个“笑话”,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疑问隐然其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认为,要孵出小鸡,即要有公鸡,又要有母鸡。假设公鸡是汽车技术,母鸡是油品,政府就是养鸡人。假设明年要孵出小鸡,今年要先制定政策,也就是养鸡,全养母鸡或全养公鸡都不行,公母全有才有可能抱出小鸡。而要协调相关各方的意见和行动,光靠一方显然不行。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