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坚持改革 自主创新——中国重汽做强做大民族重卡产业

发布时间:2011-10-18

今年,中国重汽明确提出了“十二五” 的发展目标:努力打造百万辆级商用车能力的企业,到“十二五”末,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左右;重卡品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产品线拓展至以重卡产业为主导,中、轻、客、特全系列商用车及大型矿用车、工程机械,把中国重汽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不可替代的大型商用车企业集团。这样宏大的规划,无疑是该公司持续十年坚持改革,自主创新,做强最大民族重卡道路的新的征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重汽在三大方面做足了功夫。
    技术研发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现场
    追求品质卓越、性价比最优的产品是中国重汽应对市场变化,赢得市场先机的最主要措施。中国重汽作为我国第一家全面引进国外重卡整车制造技术和第一个与世界卡车巨头合资的企业,近些年来十分注重培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建立了以技术中心为主线,以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做到在原来引进消化吸收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深度消化吸收工程,实现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坚持做到面向市场、服务现场;坚持做到高质量高标准,实现技术领先战略目标。
    一、高度重视整车新产品开发
    改革重组初期,中国重汽产品只有一个系列78种车型,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根据市场需要,企业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和速度,开发出了豪沃、斯太尔王、斯太尔、金王子、豪骏、豪运、黄河等九大系列3000多个车型,成为我国重卡行业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重卡企业,在重型汽车行业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市场领先优势。
    二、高度重视关键总成零部件研发
    通过大量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使产品多项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发动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近几年相继推出的天然气发动机、电控EGR国Ⅲ排放发动机,完全立足于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中国重汽成为国内唯一具有ECU控制系统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卡企业。研制成功了AMT手自一体变速器,成为国内唯一批量生产手自一体变速器的重卡企业,并且油耗优势明显,得到了市场认可。车桥总成水平不断提升,盘式制动器、膜片离合器以及新制7吨和9吨桥等总成成功导入市场,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高度重视技术改造
    改革重组以来,企业先后投入近两百亿元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先后建成了20多条整车及关键总成生产线,扩大了五个新厂区。已形成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46万根车桥的生产能力,创造了“重汽速度”。
四、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在加大技术研发的同时,企业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专利申报,提高持续创新的能力。获授权专利1300项,成为全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集团公司被批准为国家科技部认可的创新型企业,四家下属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2月6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汽车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已正式落户中国重汽。
    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说,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一是必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现场,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形成社会效益;二是必须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坚持有就比没有好、提升就比因循守旧好,进步就值得肯定;三是只有面向市场,自主创新,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在经营管理创新上下真功夫
    中国重汽始终把创新经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功,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一、实现了营销创新
    一方面,在营销方式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企业自销为主转变为经代销为主;由抓销车、抓回款为主转变为抓管理、抓服务为主;由坐商为主,转变为分析区域市场、建设营销网络、策划营销为主。到2010年底已拥有1116家经销单位、232家4S店、234家品牌专营店、280家改装单位、1550家服务站,搭建起了覆盖全国、分布合理、运行高效的现代化营销服务体系,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重要的保障。
    二、实现了生产管理创新
    在我国重卡行业率先实施“订单装车”模式,建立起“面向市场、订单装车”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实现了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彻底转变。
    三、加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搭建了覆盖全公司的信息化处理网络
    自主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销售、服务、回款”以及备件管理等“一线通”系统;主要生产单位的生产、物流管理与控制系统;财务和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等。通过实施售后服务和配件管理“一线通”,每年降低售后服务和配件管理流动资金直接费用近2亿元。
    四、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活动
    2009年,中国重汽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活动,员工对于管理的自觉意识显著提高,从要求员工改善转变为人人自觉参与管理,从领导负责转变为人人负责。同时,通过导入精益化生产模式,进一步细化了管理流程,促进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注重自主品牌建设
    加快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中国重汽通过深层次地引进消化吸收,做足创新文章,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使产品的技术和品质逐步接近世界先进重卡技术水平,初步树立起中国重汽的民族品牌,从而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一、国际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
    从2001年产品出口为零,到2008年整车自营出口达到1.54万辆,创汇5.7亿美元,占全国重卡出口总量的60%以上,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重卡行业整车出口数量和出口收入首位。2010年,中国重汽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设立六大区部,形成东南亚、中东、南部非洲、北部非洲、中亚俄罗斯、南美洲市场。今年中国重汽出口再上新台阶,17月份出口已超过1万辆。继续保持全国重卡行业出口第一名。
    二、创造性地推进与国际知名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目前已经与德尔福、里卡多、ZF、WABCO等30多个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了战略性合作,其中ZF、曼·胡默尔、贝洱、WABCO、大陆集团VDO等国际知名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在济南建厂并为中国重汽直接生产供应重要零部件总成,不仅降低了产品配套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整车质量水平。
    三、注重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随着产品的大量出口,中国重汽SINOTRUK品牌,已经在产品出口国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生产力科学同盟共同授予“世界市场中国十大年度品牌”和“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两项大奖。目前中国重汽在产品实现批量销售的国家,已经全部进行了商标注册。
   四、搭建企业国际化发展平台
    2007年11月28日,中国重汽在香港联交所成功红筹上市,企业初步搭建起国际化平台。2009年7月15日,中国重汽和德国曼公司就项目合作事宜达成一致,正式签署协议。通过合作,中国重汽获得了64亿港币的融资收入,同时曼公司向中国重汽采用技术许可的方式提供先进的TGA整车及欧Ш、欧Ⅳ、欧Ⅴ排放标准的D08、D20、D26三种型号发动机制造技术,为中国重汽今后10至20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大力推行自主创新的同时,中国重汽采取多种方式,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一是积极开展“十百千”工程活动,即:培养十几个技术带头人、上百个技术骨干、上千个技师。二是实施“产学研”工程,先后与国际、国内十几所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并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一支有创新精神,在行业内有一定权威和影响的骨干队伍,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