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长期系统工程

发布时间:2011-08-08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叶盛基

石油安全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我国汽车产业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和减碳压力,传统汽车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油耗和碳排放将成为我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中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必由之路。中国汽车T10企业联盟已全面发力,开展联合调研,实施共同行动,提出传统汽车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战略,以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同行动纲要,全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
    《汽车纵横》: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谓热的发烫,不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上都非常重视,你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
展到哪个阶段?
    叶盛基:很高兴大家都很关注新能源汽车,目前各国政府和主要汽车企业都很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方面,初步建立了“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初步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技术,尤其是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部分产品基本满足了市场运行的要求。另一方面,伴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部分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和示范运营,正逐步向产业化推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距离产业化的推广还有相当的距离。
    《汽车纵横》: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对于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难点,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叶盛基:正如前面我所说,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尚未形成。目前我国在车用电池、电机、电子附件等控制系统方面与生产、研发相关事项都处在起步和探索的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距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一方面,当前关键零部件尤其是动力电池成本过高,大部分关键原材料、零部件及制造装备依赖进口,无形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成本,成为产业化发展的最大瓶颈。
总体说来,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真正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车型,应该说我们还不具备。我们现在相当一部分正在运行的车型,实际还是处在验证的阶段,没有经过多轮的验证,是不能满足使用过程的可靠性和全面使用要求的。因此,我们说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持续投入的过程,要实现全面的产业化,需要政府不断的培育和扶持,也需要企业不断的攻关。同时也需要消费者逐步的认可,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齐心努力,进而去实现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汽车纵横》:您曾谈到“要形成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产业,有效地培育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的企业,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否请您谈谈,如何能尽快提高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
    叶盛基:前不久,国家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加以培育和发展,这足以说明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从汽车工业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战略产业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立足国情,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备强大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打造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自主品牌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逐步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一方面,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强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研发,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解决关键零部件的技术障碍。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学习和吸收外国先进的研发技术,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突破目前的技术瓶颈。
    《汽车纵横》:据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搭建了一个“T10电动汽车联盟”,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进展情况?
    叶盛基:感谢你对T10电动汽车联盟的关注。在这里我要强调是,我国汽车行业一直以来都很重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09年7月,汽车协会组织召开了行业T10企业峰会,专题研究了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问题。在这次会上,我们制定了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战略,并提出了有关共同行动纲领,同时成立了T10电动汽车领导小组及其工作组,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电动汽车专项的调研和相应的系统研究。2010年3月,T10企业再次召开峰会,共同研究落实各有关的行动计划,着手开展了汽车产业战略研究工作,拟定了相应的共同行动方案。
    2010年峰会之后,汽车协会与T10企业领导联名向国家主管部门,直至国务院汇报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整体情况,以及T10企业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展情况,提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本目标和需求,就加快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措施。2010年5月,汽车协会组织T10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了国家有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规划的制定,配合开展了有关规划的一系列的分析验证工作,共
同推动了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发展。
    可以说,T10企业是汽车行业技术进步的主体,理应担负起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同时也应积极地引导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尤其是担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体,应始终坚持以整车骨干汽车为主体,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进程。
    《汽车纵横》:2010年8月,国资委召集16家央企打造了号称“国家队”的电动汽车联盟,对此您
有什么看法?
    叶盛基:我们确实也注意到,当前全国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新能源汽车联盟,比如说国资委的央企电动汽车联盟。我们认为,这些不同形式的行业联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加快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还是处于发展初期,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还尚未完全掌握,这就需要各有关企业不断加大投入。产业联盟的成立无疑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保障。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新增的零部件领域,产业联盟吸收了一些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明确分工、齐心协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发展。总之,不同形式的产业联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汽车纵横》:2011年是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关键的一年,在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因素中,您认为哪些是影响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您怎样看?
    叶盛基:简单的说,我们认为“2010年是给力年,2011年是发力年”。去年工信部负责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其扶持政策,在此过程中,汽车协会组织T10企业全方位参与了该规划的制定,并配合开展了一系列的分析验证工作。预计发展规划将出台,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极其重要的发展机遇。当然,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说整车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的完善程度、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梯度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支撑。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件系统的工程,一方面需要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相关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的工作,另一方面国家要在财税等方面大力扶持,适时制定有利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目前,我国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产品成本高,一时还难以形成良好的消费使用环境,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一定的补贴,是很有必要的,在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可通过市场验证和评价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成熟,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稳步发展。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