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横>正文
发布时间:2017-12-08
传来日本某企业供应给汽车产品使用的材料数据造假的消息,业内有些人可能会心中暗喜,认为未来的竞争对手出问题终归是好事。但笔者认为,感情用事无济于事,而业界更应注意到:日本汽车产业可算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师傅,日本工业化早于中国,日本现代工业品牌建设历史长于中国,经验多于中国,日本汽车产业的经验教训应该对中国汽车产业更有裨益。
首先是,为什么会出现造假问题?在国人、世人眼中,日本企业是比较重视诚信的,怎么会造假呢?难道日本企业讲诚信都是骗人的吗?以笔者愚见:非也!不是日本企业普遍不讲诚信。分析这次日本某企业材料数据造假事件,和余波未平的日本某安全气囊企业隐瞒产品缺陷事件,可以发现:这都是比较"高级"而"隐蔽"的造假。毕竟已经工业化多年,直接的缺斤短两和明显的以次充好是不会再做了(而我国有些地方还多多少少地停留在这个"初级阶段")。汽车材料造假,用户是直接看不见的,而且汽车产品使用材料,一般都留有余量,差一点点很难发现。因此,这家日本材料企业一定是心存侥幸,认为少量造假,或所差不多,不会被发现。再看安全气囊,虽然是重要的安全部件,但与发动机、车轮等其他部件不同,其使用性质是备而不用,用上的机率很小。因此那家日本企业也一定存有同样的侥幸心理。
其次,为什么这两家日本企业会存此侥幸心理,搞这种"高级"而"隐蔽"的造假?这是因为我们同处的东方文化中有这样的"基因"。在我们古老的传统中,既有"抱柱守信"、"陡木立信",也有"兵不厌诈"、"田忌赛马"。记得好像是鲁迅先生,当年曾编辑过一本民间故事小册子,名叫《不怕鬼的故事》,其中就有不少人不守信而成功骗鬼的故事。讲这个典故,不是为了非议先贤,而是想说明:传统文化中也是有精华、有糟粕,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一定要坚守诚信,摒弃投机取巧心理。
一年以前,笔者曾写过一篇博客,叫《品牌的核心是诚信》。这也是今天借题发挥之本意所在。笔者特别希望业界同仁,尤其是立志创中国品牌者,一定要汲取教训,诚信为本,诚信为先。当今中国汽车产业,中国品牌在初创阶段,多以成本取胜。坊间对此多有鄙夷,认为这是挣小钱、挣辛苦钱,不算本事,热切希望中国品牌汽车及零部件能迅速从低端走向中高端,最好是不再做低端。药方也开出来了,一曰重技术,二曰买品牌。其实,以笔者愚见,对于品牌,买只能管当下,不能管长久。买品牌可以作为开端手段,买来品牌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要认真、辛苦、长久做。而长久做品牌,成本与技术并重,低成本高技术都是本事,无需重技术而轻成本。而且,与诚信相比,技术与成本都是末,诚信才是本。换个说法,对品牌而言,技术、成本是血肉,诚信才是魂。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让用户相信你给他的产品就是你说的、他要的这个样子!怎么让用户相信?认真本份去做,坚守诚信,永不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