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横>正文
发布时间:2015-10-16
本刊记者 陈琼
虽然中国的新车市场触顶迹象越来越明显,但是汽车保有量今后仍将继续稳步增长。业内人士由此认为,轮胎的主战场将从新车用轮胎转向替换轮胎。今年以来,众多嗅觉灵敏的外资企业迅速转变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竞相加大投入,以提高品牌实力、产品及服务的附加价值,抢占中国终端市场。
替换胎市场正迅速扩大
目前,在中国轮胎市场,外资轮胎及合资品牌占到中国轮胎产量的40%左右,包揽了乘用车轮胎70%的份额,特别是外资企业生产的高端轿车子午胎,在汽车配套市场上已占据很大优势,尤其是在洋品牌轿车配套产品领域处于近乎垄断的强势状态。
但外资企业并不满足于这些数字。在新车销量减速、汽车保有量增加的中国,轮胎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更推动了外资轮胎企业升级中国战略的步伐。
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最近十年来市场规模增长至4.6倍。2014年新车销量同比增长7%,达到2349万辆。但2015年4月却转为负增长。新车市场减速直接打击了轮胎行业。据轮胎世界网报道,包括外资在内的46家大型轮胎企业2014年的总销售额减少了2%。这是因为企业库存增多,出现了降价竞争。
美国调查公司IHSAutomotive统计显示,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为1.6万亿辆,预计再过五年将超越美国的2.5万亿辆,跃居全球首位。
中商产业研究院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的轮胎产量达到11亿个以上。新车用轮胎和更换用轮胎各占一半,预计更换用轮胎未来所占比重将增至80%。
业内人士认为,曾在发达国家出现过的售后市场争夺战,将在中国市场重演。
投资侧重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外资轮胎企业项目投资呈现出新的特点,与以往注重产能扩充投入不一样,年更注重研发、质量和效益方面的投入。
普利司通(无锡)轮胎有限公司已经进入到第5期项目建设阶段,年产230万条子午胎项目列入无锡市2015年重点项目。项目建设期为2014年.2015年,总投资5.88亿元,其中今年将投入资金3.72亿元。
普利司通(天津)轮胎有限公司计划投入12740万元对轮胎生产线进行提升改造。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购入一条密炼机生产线以及成型机、喷涂机、硫化机等设备,目的是应对国内轿车市场对高性能、大规格轮胎的需求不断增加。据悉,该项目拟于2016年12月竣工。
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高性能子午线轮胎扩产项目、轮胎压延线技术改造。这些项目列入沈阳市2015年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其中,炼胶线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5960万美元,年混炼胶产能增加8.25万吨;压延线技术改造项目将增加纤维帘布和钢丝帘布压延产能。据悉,去年米其林在中国市场的轿车原配胎和替换胎全年增幅分别达9%、8%,均高于亚洲(不包括印度)市场总体4%的增幅。
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搬迁到普兰店海湾工业区新厂后,经过两期建设,计划将年产能定为轿车子午胎1000万条,卡客车子午胎100万条。现在,该公司又在进行三期扩建,拟投资1.2亿美元新增轿车子午胎208万条/年,其中缺气保用轮胎48万条/年,预计2016年一季度达产。
大陆集团虽然是最晚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10强”轮胎企业,但投资步伐极为迅速,主要体现在不断提升合肥工厂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方面。一期项目于2011年5月开始批量生产,二期项目于2013年完成。今年4月27日,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与合肥高新区举行了签约仪式,将追加投资打造三期项目。据了解,三期项目产能和产品方案为680万条乘用子午胎。
住友轮胎有限公司2月14日宣布,已在中国生产邓禄普品牌轮胎1亿条。其最早进入中国落户江苏常熟,第二生产基地选址湖南长沙。2012年7月住友橡胶(湖南)有限公司一期项目产品下线。今年将陆续投入新的设备,预计12月份产量可达1.9万条/日,全年产值可达10亿元。为增加市场占有率,长沙基地开始着手二期扩建计划。从湖南省发改委的备案内容看,二期产能与一期相同,为1050万条/年,总投资为15.38亿元。长沙工厂由此将超过常熟生产基地,成为“邓禄普”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另外,今年起,住友橡胶将其FALKEN(飞劲)轮胎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将实行邓禄普、飞劲,双品牌销售策略。并规划将飞劲轮胎的在华产能从30万条起步,在2020年达到200万条的规模。
列入重庆市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的韩泰轮胎重庆公司二期项目——年产1100万条轮胎项目前不久投入运营。该项目除生产韩泰品牌轮胎外,还将生产韩泰不久前才引入中国的“路欧锋”子品牌轮胎,年产量为40万条。
2015年.2017年是横滨橡胶株式会社中期经营计划的第四阶段。据悉,该公司2006年出资组建的苏州优科豪马轮胎有限公司,通过两期建设,目前已经有年产32万条全钢子午胎、100万条轿车子午胎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该公司决定投资7326.3万美元,扩建年产170万条轿车子午胎项目,预计今年实现试生产。
前不久,位于昆山市的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决定投资3500万美元在厂区实施年产100万条子午胎技术改造项目,淘汰相同规模的斜交胎产能。同时,投资9800万美元,建设年产150万条全钢胎项目,拟在2016年1月完工。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决定立足企业现有生产条件,投资1.92亿元进行技术改造,预计2016年1月投产。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全钢子午胎生产,规模为日产8500条。将再投资1.43亿元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全钢胎产品附加值。
今年,南京锦湖轮胎公司要进行厂区整体搬迁,项目于1月22日奠基,总投资额5亿美元,建设规模为850万条轿车胎和44万条载重胎,占地面积668亩,计划在2016年6月完成建设,2016年12月底之前完成老工厂移交,搬迁后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2014年,锦湖轮胎在华销售额约25.7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5.3%,比2013年的2.9%提高了82%左右,并预计今年还将进一步提高。该公司今年在华轮胎销售目标为1200万条,同比增长30%。
2014年,耐克森轮胎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轮胎128万条以上。据了解,为加速扩大中国市场,该公司将采取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强化流通渠道、展开多样化的营销活动等措施。
建大橡胶(惠州)有限公司拟投资9000万美元,引进欧、美、日最先进的设备和生产技术,一期建设配套内胎年生产能力9789万条项目;二期建设轿车子午胎年生产能力1500万条项目,以满足国内市场、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需要。
此外,一些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配套原辅材料和橡胶机械设备企业,也在布局中国。4月3日,德国朗盛公司常州三元乙丙橡胶工厂投产,完善了其全球三元乙丙橡胶生产网络,新工厂将为中国和亚洲市场定制10个高品质三元乙丙橡胶牌号。还有2月份奠基的印度博拉集团科伦比恩(济宁)年产12万吨炭黑项目,还有韩国奥瑟亚(枣庄)项目、日本新日铁化学公司江苏邳州炭黑项目等。7月6日,康迪泰克在华建设的首个混炼胶生产设备在江苏常熟投入使用,这是该公司混炼胶业务单元在欧洲之外设立的第一个工厂,1000万欧元的投资也是该混炼胶业务单元历史上大型投资之一。
贝卡尔特(济宁)钢帘线有限公司,是比利时贝卡尔特与华勤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贝卡尔特钢帘线有限公司,是比利时贝卡尔特与华勒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未来规划成为全球最大的钢丝制品生产基地。规划成为全球最大的钢丝制品生产基地。据悉,美国高性能纤维公司广东联新(开平)公司准备投资93600万元建设轮胎帘子布、帆布和线绳等骨架材料项目。圣莱科特化工(南京)有限公司决定在现有年产3.6万吨酚醛树脂生产装置的基础上,利用公共设施,实施年产4.4万吨酚醛树脂扩能改造项目。
还有一些世界著名橡胶机械制造企业,如德国HF公司、日本神户制钢、日本三菱、荷兰VMI、台湾精元和东毓油压等都在中国大陆开设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前不久,克劳斯玛菲机械(浙江)有限公司年产250套塑料、橡胶机械设备建设项目已经通过了竣工环保验收。
零售渠道布局提速
今年,米其林驰加天猫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与去年12月份上线的驰加零售网站共同构建了米其林面向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驰加O2O解决方案。在网上完成支付后,可在全国约600家门店内取货,并免费更换轮胎。
据悉,米其林的网上旗舰店今后将全面扩大售后服务,包括汽车维修和机油更换等,通过提高便利性来扩展客户群。
固特异(中国)公司在其指定的沃尔玛中国超市门店设立固特异“轮胎墙”销售专架,由专职销售人员为客户提供详细的现场咨询讲解服务,并为在超市门店购买轮胎的客户提供免费安装服务。深圳、上海两个试点已投入使用,预计今后还将扩展到全国50家沃尔玛超市门店。固特异中国乘用轮胎事业部副总裁黄锦松表示,这是固特异在全球实现卓越销售和市场拓展战略的实践,这是品牌全新的营销策略。
日本厂商普利司通轮胎也没有局限于现有销售网络,正在推广汽车用品专卖店“车之翼”。计划尽早将目前的360家门店增加到500家,主打品牌实力与细致的市场营销活动,以凸显与竞争产品的差别。
普利司通中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右田裕隆表示,针对中国各地区的路况相差大的特点,还将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以获取客户。
加码SUV市场
随着SUV保有量呈爆发式增长,未来几年,SUV轮胎替换率将逐渐增高,可能成为中国替换胎市场中的主力军。
今年以来,许多嗅觉灵敏的外资企业,都开始在中国打造其SUV轮胎产品。
近日,米其林在华新推出一款主打舒适卖点的SUV轮胎——Primacy SUV旅悦。除了8月份的米其林Primacy SUV旅悦,固铂轮胎7月份推出了Discoverer STT Pro,卖点是牵引力和耐久力;邓禄普5月份同时推出两款产品,SP SPORT MAXX 050与GRANDTREK PT 3,以运动和操控作为卖点;通伊欧3月份推出新型号OPEN COUNTRY A/T II,以静音和驱动作为卖点。
多重压力倒逼国内企业变法
我国轮胎行业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贸易摩擦不断等多重压力下,库存居高,利润偏低,需求不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化解当前矛盾,实现我国从轮胎制造大国转向强国,兼并重组是必经之路。未来几年,并购将成为轮胎行业发展的趋势。
另外,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范仁德认为,中国橡胶工业未来必须走智能制造之路。他表示,智能制造是21世纪各种科技革命理论的核心,并已成为发达国家顶级发展战略。
据了解,目前,中国橡胶工业智能制造水平较低,信息化项目覆盖率和企业覆盖率均在30%左右,而且各个平台之间无缝衔接效果较差;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而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双方密切合作,促进橡胶工业智能制造发展。
但可喜的是,中国橡胶企业的智能制造已经起步。如软控股份正在实施轮胎智慧工厂解决方案;青岛森麒麟虽然起步晚,但轮胎智能制造起点高、进展快,有可能成为国内较快实现轮胎自动化生产的企业;双星集团已经启动了轮胎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中策、三角、玲珑、双钱、风神、万力等轮胎企业都投入人力物力,以期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面缩小与跨国公司的差距。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还强调,近期以及“十三五”期间,还要重点推进橡胶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据了解,中橡协近期工作包括:扎实推进绿色轮胎产业化,完成《轮胎标签制度研究》课题相关工作,制定轮胎标签制度实施方案;做好《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公告管理推进工作,使符合准入条件的轮胎企业尽快享受国家相关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