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汽车纵横>正文

7月1日C-NCAP将实施新规

发布时间:2015-06-10

 

本刊记者 陈琼

7月1日起,汽车安全碰撞试验实施新的评价标准。中汽研主任赵航表示,为了体现C-NCAP碰撞“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终极目的,2015年版C-NCAP规则做了重大调整,以便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

新规更趋严格

自2006年正式实施《C-NCAP管理规则(2006年版)》以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成功地对200多款车型进行了测试和评价,同时随着车辆产品的变化和产品技术的进步,也对《C-NCAP管理规则》进行了多次完善和提升,经历了2006年版、2009年版和2012年版的变更。

从最早的2006年版设定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三个试验项目,陆续增加了儿童乘员保护考核、鞭打试验、提高了偏置碰撞试验车速、增加了后排假人的评分和ESC系统的加分等内容,分阶段、分步骤、持续对C-NCAP管理规则进行完善和改进。

随着历年C-NCAP管理规则的升级,一些原本装备在中高级别车型的安全配置逐步下移,也正是装配这些安全配置使得自主车型近年来不断取得好成绩。继全球鹰GX7在2002年摘得C-NCAP碰撞测试最高分之后,2014年最后一批碰撞测试当中长安CS75击败所有合资及自主车型,不仅以59分的成绩荣膺第一,更刷新了C-NCAP史上最高分记录,成为五星安全冠军。

批量车型获得五星评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车企对安全的重视,但也让公众产生了规则是否过低的质疑。因此,C-NCAP管理中心参考国际标准并根据中国特点,制定了更高级别的评价规则,有的打分项甚至高于国际水平。

赵航表示,中汽研设立C-NCAP碰撞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汽车企业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观念,2014年获得五星级评价的车型如果以2015年C-NCAP管理规则就只能获得四星级评价,我们会根据行业整体产品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应的提高安全标准,以便体现标准的引领作用。

翻开安全碰撞试验新规会发现,与2012年版规则相比,它不仅对试验细节及鞭打试验评分进行了完善和加严,还修改了星级划分标准,特别是五星的门槛分由52分提升至54分、四星的门槛分由44分提升至48分。

由于驾驶员安全带提醒装置及儿童座椅ISOFIX固定装置已经成为法规标准配置,因此2015年版规则不再对这两项装置予以加分,新规则总分由62分变为61分,获得高星级评价的难度明显增加。另外,为了更客观体现评价车型的代表性,新版在管理程序中,对自愿申请评价车型的选择,由原来申请方指定配置更改为该车型市场销量最大的车型。

车企集中赶搭旧规末班车

据悉,为避开新的评价规则,车企集中申请参与安全评级。

最新发布的2015年度C-NCAP第一批17款车型的碰撞评价结果包括天津一汽骏派D60、广汽本田缤智、奇瑞瑞虎5、斯巴鲁傲虎、一汽-大众奥迪A3、海马汽车福美来M5、江淮瑞风S3、广汽丰田雷凌、吉利豪情SUV、东风悦达起亚K4、东风标致新408、长安标致雪铁龙DS6、上汽集团MGGT、广汽乘用车传祺GA6、东风风神AX7、绵阳金杯智尚S30、观致3等17款上市车型。

它们涉及9个中国品牌、7个合资品牌和1个进口品牌,除金杯智尚S30获得三星评级外,其余全部获得五星及以上安全评价。

至此,C-NCAP评价车型总数累计已达279款,其中按照2012年版C-NCAP管理规则进行评价的车型已达107款。

半数儿童安全座椅欠安全

根据中汽研日前披露的消息,在去年最后一批14个车型碰撞评价工作基础上,新增了车用儿童约束系统产品评价,首批共有24个车用儿童约束系统产品完成评价试验,评价结果分别四个档次:高于36分为“优秀”,30-36分为“良好”,20-30分为“一般”,20分以下为“不推荐”,分别对应整车C-NCAP评价的五星、四星、三星和二星。

结果显示,首批儿童安全座椅测试半数评价欠佳,包括艾贝、妈妈宝贝、宝宝第一、嘉贝安、贝驰、天伦王朝、米拉贝尔、麦凯、路途乐等12个品牌儿童安全座椅有12个产品处于“不推荐”评级。

“目前儿童安全座椅市场鱼龙混杂。形成产品质量较低的原因包括,部分企业对产品技术水平和安全需求缺乏深刻了解;产品准入门槛不高,市场规范性不强,法规执行监督力度不够,3C认证也刚刚开始,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及竞争环境,”赵航分析到。

据悉,车用儿童约束系统产品评价将约束系统组别分成幼儿用和学童用,一些品牌幼儿用安全座椅获得“一般”评级,而学童用安全座椅则获得“不推荐”评价,比如宁波贝安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就是如此。当然也有如郑州鸿贝婴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天伦王朝品牌两项安全座椅都获“不推荐”评价。

对此,赵航解释到,现在市面上的安全座椅都是一款产品适用9个月-12岁的儿童,这是不科学的,“以前把9个月-12岁分为一档可以理解,但市场真正打开了,我认为要细分档次适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看评价结果适应9个月的不一定适用12岁,消费者选择安全座椅还是根据要根据儿童年龄来,因为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重心位都有很大变化”。

电动汽车将另立新规

针对新能源汽车碰撞标准正在制定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一直是热点话题,吴志新介绍,电动汽车的安全碰撞测试标准之前就有,一直是合并到传统的碰撞测试中。他认为,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所涉及的因素较传统车还是有些差异,未来电动汽车碰撞标准将会是一个新的碰撞标准。他透露此项标准正在制定,但牵涉到中德电动汽车标准框架合作,以及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电动汽车安全非正式工作组的协调,因此具体出台时间尚未可知。

据悉,目前我国专门针对电动汽车碰撞安全只有一个行业标准《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且此标准尚在征求意见并未正式发布。中汽研相关测试工程师表示,“我国电动汽车目前碰撞标准主要基于GB/T18384.1-2001和GB/T19751-2005,标准涉及电解液溢出、电池包固定、绝缘电阻等项目。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该测试需要与实车碰撞试验结合进行,目前进行的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不进行后碰试验。而国外的碰撞标准会细分碰撞部位并且进行后碰,这点与我国现行的汽车碰撞标不同。”至于我国标准部门会不会将后碰也纳入电动汽车碰撞标准,现在还不得而知。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