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横>正文
发布时间:2012-06-26
入世以来的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与市场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因此有人说中国汽车发展真正的开始就是在入世之后。那么入世对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汽车市场到底产生了哪些具体的作用和影响?在2012中国汽车论坛上,曾经历过长达十年漫长入世谈判的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跟大家畅谈了他的观点与感悟。
谈入世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对汽车产业的影响,还要关注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因为中国过去长期搞计划经济,只注意产业本身,常常忽略市场。产业是由企业组成,企业对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是消费者是零星分散的,他们对国家产业政策的话语权极有限,他们是沉默的多数。所以在分析一项重大决策选择得失的时候,必须看到产业与市场两方面受到的影响。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在汽车行业方面到底做了哪些承诺?其实入世在汽车方面的承诺很简单,主要有四条:一、大幅度降低进口汽车的关税,从原来的120%、100%逐步降到25%;二、取消对汽车进口的审批和进口配额限制;三、取消对汽车国产化率的要求;四、逐步开放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汽车国际贸易方面做出的这些承诺,并不是迫于西方或者说美国的压力,实质上这不是让步,而是进步。
取消“保护落后”
因为高达100%以上的汽车进口关税和严格的审批和配额制度,会保护国内落后的汽车产业,而损害了国内汽车消费者的利益。所以我们的承诺首先解决了“保护落后”的问题。“保护落后”不仅仅保护了国内的落后汽车企业,也保护了已经先进入中国的个别外资车企。大家都知道,在入世之前的十几年,一些二流、三流的轿车品牌竟以较高的价格统治中国轿车市场长达十年之久。所以在当时的谈判中,不光中国的汽车业同仁,也有一些国外车企希望放缓降低关税和取消配额的脚步。
杜绝汽车走私和汽车进口腐败
入世前由于高关税和配额制度,导致了汽车走私频频发生,当年有很多触目惊心的走私案件。如果不是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不降低关税,不取消进口配额,汽车走私恐怕到现在都不能制止。中国因为入世而降低关税和取消配额制度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汽车走私的问题,这对于中国整个汽车市场是重大的贡献。另外汽车进口配额制度是很多腐败的根源,当年的中国汽车进口市场充满了灰色和腐败,很多经历过的人至今记忆犹新,一辆汽车的进口配额可以卖到当年的一万元人民币。
无论是取消“保护落后”还是杜绝汽车走私、减少汽车进口腐败,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助力“黄金十年”
在看待入世对中国汽车的“黄金十年”,也就是市场从200万辆飙升到1800万辆的十年所产生的作用时,不能孤立地看,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001年中国入世时,已经改革开放了20多年。很多国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人,已经逐步进入小康生活,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开始有能力和意愿购买汽车。但是因为高关税和配额限制,很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被压制。正在此时,入世谈判让很多消费者预期汽车将会大幅降价,出现了持币待购的局面。入世成为当时车市井喷的引爆器,瞬间激活市场。实事求是地讲,当时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引爆器,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会逐步发展起来,但是不会出现这样规模的井喷。
促进汽车产业繁荣
因为打破了对外资车企和民营车企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一时间,外资车企和民营车企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中国汽车市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现象,使大多数人看到了中国汽车的希望,从而加大了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从而使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大局面。而任何一个产业只要出现投资者和消费者良性互动的局面,这个市场注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通过内因起作用
无论把入世当做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催化剂还是引爆器,它都是促进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时代内因,就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老百姓消费能力的提高。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走向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时代,没有这个伟大的时代,一切都不可能。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中国经济和消费水平的发展,这是中国汽车行业和市场发展的内因。
入世是国家为了扩大开放,为了加快中国的市场化进程,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汽车行业对中国入世所采取的措施不是孤立的,是国家整体的战略部署下的一部分。正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和战略决策之下,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汽车市场才出现了“黄金十年”。
接受“国民待遇”理念
入世并不只是具体条款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一些符合国际规则的关于市场经济、关于国际化的重要发展理念。
首先我们引入了“国民待遇”理念,即一个国家给本国的居民和企业何种待遇,就必须给所有的市场主体同样的待遇。“国民待遇”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如果所有的市场的主体不能享受平等的待遇,就不是市场经济。这也是外资和民营资本大量涌入汽车行业的原因。所以强调入世,主要就是因为我们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当时我发表了一个观点:外资企业一旦到了中国,在中国注册,承诺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给中国的员工创造就业岗位,向中国的政府交税,那就是中国企业。对此至今有人仍有异议,但此观点在国际上、法律上绝对站得住。
现在我们中国的车企开始“走出去”,我们也希望中国企业在外国的土地上能够享受国民待遇,我们不希望看到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以后到了美国、英国、非洲,不能享受当与地企业平等的待遇。如果想要我们的企业在国外能够真正享受平等待遇,我们首先应该在中国的土地上对所有外资企业给予真正的国民待遇。这是战略的选择,并且对中国越来越重要。
催生“双赢”和透明观点
“双赢”的理念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是很难接受的,我们中国的文化虽然有“和为贵”的传统,但是由于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封建制度,所以中国文化当中更多的是“斗”的思想:“一山不能容二虎”、“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等。
当年中国和美国的谈判代表团在中南海接受江泽民主席的接见,江主席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祝贺中国和美国代表团达成了双赢的协议”。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这对中国的外交来讲都是一个转折性的时刻。所以我们今天必须要扩大对于“双赢”的理解,要进一步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引进外资。
20年前我们刚刚开始引进外资,有些人认为我们可能再一次成为“杨白劳”,再一次成为外国人的奴隶,再次受制于外国人。这时候邓小平同志讲了一句看似很普通的话:“外国人借钱给你,他都不怕,你怕啥子?”邓小平同志虽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但是他有非常强的战略眼光,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小平同志的话,他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入世还引入了制度透明的理念。过去一些政策部门层层审批的不透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处处相悖,因此老百姓都希望政府在阳光下运作,希望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使我们整个市场能够在一个透明阳光的环境下运行。我觉得这一点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透明原则已经从狭小的经济范围,扩大到政治、社会、管理的范围。
前景更光明
入世十年,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建立了很多合资车企,很多人认为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外国企业确实赚了一些钱,但是谁也不能否定最大的赢家是中国,最大的赢家是中国的消费者,最大的赢家是中国的汽车产业。所以我们应该继续过去的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汽车产业、中国整个经济都要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前进。中国的汽车市场有光明的前景。在刚刚闭幕的博鳌论坛上,丰田的高级管理人员说,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现在13个中国人才拥有一辆汽车,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是1.2个人拥有一辆汽车,全球是平均7个人有一辆汽车,也就说中国的汽车市场还应该翻一番。
希望所有中外汽车产业的同志们,大家共同努力,在一个互利共盈的基础上迎接我们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二个黄金十年,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出现是完全可能的。(本文根据龙永图在2012中国汽车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马青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