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横>正文
发布时间:2012-02-01
奇瑞汽车,这个从“小草房”走出的企业,仅仅十余年时间,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旗帜性企业,在海外市场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金弋波,作为奇瑞汽车的“老人儿”,和奇瑞一路走来,除了奋斗的艰辛,体会更多的是与奇瑞共同成长的骄傲与自豪。《汽车纵横》杂志记者对话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感受着一个奇瑞人的自豪。
“小草房”走出大布局
作为奇瑞汽车的“老人儿”,金弋波对奇瑞无到有,“谋于陋室,成于荒滩”的历程记忆新,如数家珍。人们难以想象,奇瑞人最早的公地点是在“小草房”(原扬子客车厂的工棚)中。
在奇瑞创业初期,詹夏来任董事长时,压力大的时候就是汽车生产出来了,但是由于没有目录,不能上牌、不能卖车、不能生产,眼看着应链就要断了。
“那时候投资方有投上千万,有投一、两百万的,如果奇瑞不能卖车了,他们的钱岂不都水漂了?所以那个时候很多人为奇瑞祈祷:奇瑞一定要成啊,一定要成功!’”,金弋波回忆说,“这些早期投资奇瑞的人看准了我们是一群真正干事业的人,思路是对的,所以才投资。后来,我们没有让他们失望,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成了亿万富翁。”
奇瑞人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彰显出奇瑞人的品质,凝结为经典的四句话:“钢铁般的意志,大海般的胸怀,冰山般的冷静,初恋般的激情。”这四句话现在不但挂在奇瑞厂房墙壁上,更成为奇瑞人品质的写照。
曾经,金弋波在负责销售时,1 0天中攒够1 0 0辆车发出去,现在,平均每天外发车3000~4000辆,最多的一天达到6000辆。这个巨大的变化,让金弋波脸上充满了自豪。
现在,奇瑞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布局。金弋波说:“除了芜湖总部,奇瑞在大连有一个生产基地。基地位于大连保税区,位置优越,旁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驳运码头。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汽车生产出来就能直接出海运走。”。近年来,奇瑞的海外市场发展迅猛,去年实现出口9万辆,到今年10月,奇瑞已经完成海外销售12万多辆。
奇瑞汽车在河南有一个生产基地,专门生产微型车。“除了因为河南省对微车生产有优惠政策外,这也是奇瑞在中部地区布局的重要棋子。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奇瑞正在建设一个生产SUV的基地,这是奇瑞在西北地区落下的一子。在贵阳,还准备建一个客车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从南部、西南、中部到西北的完善的生产布局。”面对着地图上的“大布局”,金弋波话语中充满自豪。在零部件方面,奇瑞也有自己考虑。目前奇瑞已经拥有四十多家零部件企业。金弋波介绍说:“奇瑞找了一些海归人才与奇瑞合作经营。由他们提供技术,奇瑞出资,产品为奇瑞配套,随着规模的扩大,现在有些企业已经实现年销售十几亿、几十亿元。”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奇瑞在创业之初就把世界作为自己的市场。据介绍,奇瑞汽车公司在做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
金弋波告诉记者,2001年底,奇瑞就开始向叙利亚出口轿车, 2006年8月,奇瑞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2010年奇瑞出口达到9.2万辆,连续8年居中国第一。
“在乌拉圭工厂,奇瑞汽车下线时,乌拉圭总统亲自把车子开下线;马来西亚总理也很重视,亲自为奇瑞汽车下线……在海外,奇瑞汽车往往是和国际著名的奔驰、宝马并列展示,被称为世界著名大国生产的汽车受到尊重。”听着奇瑞汽车在海外受到的礼遇,我们也感受到了金弋波的兴奋与自豪。
目前,奇瑞产品已经销往全世界80个大区,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建成了16个KD工厂,在新兴汽车市场巴西,更是投资4亿美元建立了全资工厂。并且,奇瑞已经在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建成三大研发基地。实现了“走出去”向“走进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