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横>正文
发布时间:2011-08-03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这份来自日本行业咨询公司的战略思考,应该能给我们提供另一种视角。
中国在迎接汽车化社会的同时,面临着环保问题的两难抉择。事实上,作为交通工具曾被广泛使用的自行车是最环保的交通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出售私家车转向使用自行车上下班的环保一族正在增加。但是,截至201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比率仅为每20人1辆,大多数国民尚未拥有私家车,因此憧憬着汽车带来的交通便利性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而不会冷静认识汽车所具有的“不好”的部分,并主动放弃拥有汽车。
因此,大多数国民即便拥有环保意识,在收入水平上升的同时遏制对汽车的消费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在对中国年轻人群的喜好调查中,汽车经常排在前三位。相反,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中,汽车早在数年前就被排除到前十之外。
中国政府在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汽车化社会进行研究的同时,积极探索汽车普及带来的尾气排放、交通堵塞、交通事故、能源消耗等社会负面成本的解决之策。出于避免汽车普及带来的“不好”的部分,政府方面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向以EV为首的新能源汽车转型。但是,在普通消费者看来,目前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缺乏吸引力,要正式推广为时尚早。
对于中国来说,汽车产业正成为仅次于城市化建设的第二大经济发展推动力。如果强行普及商品竞争力不足的新能源汽车,有可能打击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势头。这样一来,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而真正支撑汽车产业发展的仍然是装备传统汽油发动机的乘用车。如何解决这种错位,是决定21世纪中国汽车化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持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步伐,中国政府当下将重点放在推进民族系制造商扩大市场份额、促进掌握新能源技术的民族系制造商进行兼并重组方面。2008年起,政府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财政支援,2010年起实施向EV倾斜的补贴政策,探索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线。此前,欧美日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方面,一贯遵循汽油发动机→清洁汽油发动机→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这一技术发展路线。但是,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决定实施向EV“电动汽车”倾斜的优惠政策。拥有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越过混合动力车直接进入EV时代——这种打破此前的业界规律的产品开发进程也是非常可能的。
尽管如此,截至2010年,在世界范围内,高能、耐久的驱动电池作为EV的核心零部件尚未得到普及应用。在短时期内,汽油发动机的低污染技术开发仍然是兼顾了移动需求和环保减排的可行方案。在中国政府于2010年提出的“中长期7大国家战略产业”中,以EV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作为7大产业之首名列其中,将得到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中国政府支持EV的理由之一是,混合动力车的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趋于成熟,而EV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尚未确立量产技术,因此将重点对其进行支持。即: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和生产终究是出于企业自主判断的“企业经营行为”。政府将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性能,根据与汽油车相同的油耗标准,给予优惠措施。不同于混合动力技术,EV技术在现阶段尚处于尝试阶段。因此,在国家战略性重要技术的定位下,政府下决心对EV进行补贴。
中国政府从“八五”(1990~1995年)规划中,开始对EV产业给予支持,至今已经过去20年。从最新的产品发布情况来看,虽然不少车企在车展上相继发布了受政府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但最终实现量产的却在少数。其理由在于大多数产品的动力传动系统来自外部采购,而非独立开发。因此,有评论指出这样将永远无法确立以EV为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目前情况是,高性能EV的价格居高不下,官方出于对农村地区个人移动需求的重视,考虑针对目前尚未取得准生证的低速EV采取“特别许可”。但是,特别许可并不是认可低速EV,而是为了对已经取得汽车生产资格的汽车制造商提供准入机会。此外,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充电电池和电机等零部件、整车、充电设施等性能,安全相关标准等的制度建设也亟待完善。
2010年8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2015年EV、PHEV的保有规模将达到50万辆、2020年达到500万辆,发展为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目标。此外,规定了在充电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合资企业中,中方企业的出资比率达到51%以上的准入条件,以加强产业保护。但是,以往由于外资系零部件制造商不受限制进军中国市场,供应高性能、高品质的零部件,在某种程度上支撑了迅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因此,在对新能源汽车用零部件领域设立准入条件后,依靠中国系制造商的自主开发,2020年前能否获得支撑保有规模达到500万辆的技术实力,尚待观察。
中国在下一个5年计划(“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确立了EV(电动汽车)作为战略产业,国家将对其加大投入的发展方针。2008~2010年的3年间,政府已经投入了数百亿元财政补贴,引发了当下的EV开发热潮。官方计划在2012年出台新制定的低速EV技术标准,以期起到引爆EV市场的作用。
因此,2010年11月在深圳市召开的世界电动车大会上,作为预演,各主要整车制造商纷纷发布了EV、PHEV产品。此外,不仅汽车业,高铁、电力、电源装备、各种设备相关企业也为了获得EV市场扩大所带来的车辆零部件及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纷纷进入该领域。
根据FOURIN的预测,随着低速EV正式获得认可,EV的需求将真正扩大,此后,随着锂离子电池价格的下降,高级EV车得到进一步发展,2020年将形成100万辆以上的产销规模,有望获得乘用车市场3%的份额。